我和黑子都仔細聽著,王癩子繼續講了下去。
王癩子說他從河南到了北京之後,四處尋找工作,他這樣的人,一來年紀不小,二來他也沒有一技之長,所以隻能找個建築工地幹一些水泥工搬磚工之類的工作。
這類工作艱苦不說,工資還沒有保障,時常有包工頭捐款逃跑的事情發生。他這次就是因為所在的工地老板捐款逃跑,幾個月的工錢沒了著落,迫不得已想要下地倒鬥,賺點錢給家裏寄過去。
王癩子說著就淚眼婆娑,說自個兒是因為文革的時候沒能上成學,所以一輩子也就毀了。這都快三十歲的人了,老大不小,啥本事沒學到,一想想家裏還有老母親和弟弟妹妹,這就心酸,掛了摸金符做摸金校尉倒鬥實在是為了生計所迫。
我長歎一口氣,也不知道說些什麼好。
我小學的時候,文革轟轟烈烈,整個社會都彌漫在一股紅色的潮流中,那股潮流讓所有人都瘋狂起來,幸運的人遊離於潮流之外,而不幸的人被卷入其中,陷入那個瘋狂迷失理性的年代。
文革造就了一代人,也毀了一代人。現在不少出名的企業家和大碗就是在文革當中的曆練後脫穎而出的,而文革十年的教育停滯不前,的確是讓許多人錯失了改變命運的機會。
黑子話不多,聽到這裏問了一句:“你是自己在中關村挖了一個古墓?”
王癩子嘿了一聲,道:“兄弟你真是高看我了,我要是真的學到了這個本事,我還用得著這麼愁錢麼,我早就發了!這事兒說起來也是運氣,我們那個工地,挖出來一座大墓,裏頭竟然有一口金絲楠木彩棺!”
我腦子裏靈光一閃,忽然想到中官村的來曆。
王癩子所說的“中官村”其實是“中關村”,這兩年那邊大修大建,新修了不少高層樓盤,據說是要搞一個高科技園區。
中關村那邊以前是宮裏的太監死後埋身的地方,那地方我曾經去看過。
以前我一直以為,太監都是像是李蓮英或者明朝的大太監劉瑾這樣的壞人,禍國殃民,殘暴變態,但是我去中關村見了不少太監的墳墓,聽一些老北京講了講古代太監們的生活之後,看法才有所改變。
其實以前願意去當太監的都是些窮苦人家出身的孩子,所以他們一旦發跡,就有些變態,肢體的殘缺帶來了人格的變態。
中關村其實以前叫做“中官村“,官就是官員的意思,中官就是太監,以前中關村那一截有不少太監墳墓,有些窮苦百姓也埋在那邊。這個地方還有些來曆。
太監都是很可悲的,無兒無女,活著的時候做牛做馬,老了之後,太監一般都會被轟出宮去,得寵的太監還有些珠子賞賜的金銀珠寶能夠維持生計,大部分都是些默默無名的太監,死後也無人掃墓收斂,臨死前能混上口薄棺就不錯了,有些太監死後直接拿著草席一卷,就埋了,墳頭插一塊木板子或者石塊,沒多久就成了無主的孤墳,所以中關村以前算是個亂葬崗。
後來有些出人頭地的大太監們感同身受,覺得很悲傷,於是有些太監建議說他們有錢的太監一起出資,在北京西北買一塊兒地,然後有太監老了被轟出宮之後,就養在哪兒維護陵園掃墓,等於給太監們守陵,死了之後也能埋在那裏,互相之間就有個伴兒。就這樣太監們有了一個地方埋,有一些有錢的太監在這邊建了不少宅院,租給外地來北京的人住,慢慢的聚集成了一個村子,這個地方就是“中官村“,也就是現在的中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