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語雲:“英雄每多屠狗輩,百無一用是書生”
這屠狗拜樊噲,是起源於典故“屠狗”。
屠狗,典故名,典出《史記》卷九十五《樊噲列傳》。“舞陽侯樊噲者,沛人也,以屠狗為事。”張守節正義:“時人食狗,亦與羊豕同,故噲專屠以賣之。”後遂以”屠狗“指宰狗。而樊噲也就成為了屠狗的祖師。
樊噲乃是曆史上上最著名的屠狗人,還列入了史書列傳,從此以後世上的屠狗屠夫都拜樊噲為祖師爺,後世也有將屠狗輩用來指出身低微者,或位卑的豪傑之士。
其實這世間紛紛擾擾,滄海桑田,白雲蒼狗,所謂的屠狗輩和讀書人,早已分不太清楚,但是屠狗輩並非一個蔑稱,相反,這屠狗輩其實是一個謙稱,就相當於諸葛亮在陳情表裏頭所說的:“臣本布衣”一樣,意思是我出身低微。
劉大胡子是一介粗人,不懂什麼這些亂七八糟的事情,他隻是聽黑胡子手底下的一個“先生”說,這次屠狗,最好拜拜樊噲,有了祖師爺保佑,行動才會順利。
這先生穿著一身清朝時期的長褂,戴著一副墨鏡,文鄒鄒的,身材消瘦,臉頰皺紋道道,嘴上兩縷長髯,看起來仙風道骨,也不知道多少年紀了。聽別人說這先生姓劉,是江西龍虎山來的,能掐會算,這次在老墳圈子修建軍營和驅除野狗就是由他為黑胡子指點的。
他一口之乎者也的講了講這拜祖師爺的重要性,但是話語很有煽動力氣,似乎今天這屠野狗就是為了解救蒼生一般,講的王三等人熱血沸騰,原來這屠狗之事,竟然這麼偉大。
不得不說,這喝酒拜神壯膽這一套,非常有效果。
劉先生再一番言說,王三等一百多人紛紛叫嚷著,要進入老墳圈子為民除害,消除這些為惡一方的野狗。
但是王三卻很疑惑,心說這屠狗犯得著這麼搞麼,這怎麼像是敢死隊做戰前動員呢?
那時中原大戰,每逢戰事都有敢死隊,軍中的豪傑勇夫喝了壯行酒,祭拜天地祖宗後身背大刀長槍衝鋒在前,不就是王三他們這一套麼?
劉先生卻說今夜拜了祖師爺,祖師保佑,諸位必定一戰告捷,驅殺這群惡狗,為民除害!
劉先生說話聲音不大,但是王三等人聽在耳裏卻極為震撼,一個個都挺起了胸膛,捏緊了手中的打狗棒,準備打狗除害。
隻是這劉先生的指甲留的極其長,像是以前清宮裏的老佛爺似的,那指甲白森森的又尖又利,瞧起來非常嚇人。
王三仔細地瞧了瞧這劉先生,心裏也有點犯嘀咕。
在劉先生指揮下,一幫人搭建了一座神甕,上頭供奉了樊噲祖師爺的靈位,眾人焚香上酒,由劉大胡子上前禱告一番。
王三瞧了瞧左右,這一幫人全都是些年輕樸實的農村漢子,不然就是些地痞流氓,反正一眼看去,龍蛇混雜什麼樣的人都有。
亂世年生,能走的動的還想活命的都走了,隻有那些爛命一條不想走的,或者老實巴交,鄉土觀念重的還留在老家,王三就屬於第一種,他一來單身一人,反正橫豎是死,要死就死在自己家鄉。他是不情願流離失所,寄人籬下,所以一直沒走。
他正在左瞧右瞧,忽然身邊一隻手輕輕碰了碰他。
王三扭頭一看,發現是一個和自己年紀差不多的年輕人,正似笑非笑的對他擠眉弄眼。
王三沒好氣地問道:“幹什麼?”
這年輕人長相俊秀,隻是臉色蒼白的嚇人,他對王三小聲道:“你看這個劉先生,其實他是個南爬子”
王三奇道:“什麼是南爬子?”
於是這年輕人小聲地將南爬子解釋了一遍。
這年輕人一說完,周圍頓時有點嘩然,王三正想問,周圍的大頭兵已經舉著槍喊叫,不準喧嘩。
但是年輕人似乎不在乎這些,繼續小聲地解釋了一番,說自己叫做解蒼生,曾經在南方見過趕屍匠,也知曉一些南爬子的秘密,看到那劉先生的指甲,就猜到他多半也是個南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