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5章 大眾化的推進者(22)(1 / 3)

特裏普於1981年去世,他建立並經營多年的公司一點點地被別家公司收購。他的遺產就保留在波音747噴氣式客機上。正如《經濟學人》雜誌的評論:它是第一個自投入運行那天起就永不過時的運輸工具。在天空變得過分擁擠時,它的出現拯救了大眾的航空旅行,提高了生產效率,同時無煙並減少了噪聲汙染。它的出現改變了航空旅行的經濟狀況以及國際旅遊的特點,使這兩者均能為普通美國人所接受。特裏普對航空事業的堅定信念和在航空公司技術領域的不懈追求是最了不起的。波音747飛機領飛航空界有三十多年的時間,而且直到今天仍然活躍在市場上。

是什麼動力驅使著特裏普?說他為了金錢未免過於簡單,他用不著這麼努力便可安享太平,何況他並非貪婪的人。顯然他的好勝心很強,不過也不像我們其他的創新者那麼激烈:與別人競爭時,他也往往挑戰自己。他能做到在噴氣機上為一些普通人提供午餐,說得漂亮一點,興許是平民意識使然;利他主義精神也不應被完全忽略,但他從來就不是多愁善感的人。也許他的摯友約翰·伯格對他的評價更具說服力。伯格曾對傳記作家克萊夫·歐文坦承:他與其他人一樣很難真正了解特裏普的內心,但伯格強調說,特裏普一直向往製造更大型的飛機,直到後來獲得波音747客機。他喜歡看到航空市場不斷地發展,超出所有人的想象。總之,特裏普與IBM公司的小托馬斯·沃森有很多相似之處,他們對機器的潛力滿懷期待,同時事業上又飽經挫折,歐文稱他的一生為“成就夢想”。在商業航空的發展過程中,特裏普不斷受到持異見者的阻撓——譬如“僑民航空運輸”公司的那些思想狹隘的新英格蘭人;保護本國利益的各國政府;還有社會上層人物將航空視為豪奢的旅行,隻能供少數人享用;而最大的阻撓來自航空企業聯合會的管理層,為謀取更多利益,他們始終不願降低機票價格。

無論特裏普出於何種動機,最終他實現了航空飛行的平民化,正如機械師亨利·福特所做的那樣。自波音747誕生之日起,全世界一半的人口,整整35億人成為它的乘客。截至2004年,所有波音747飛行的距離達到了350億英裏,相當於7400次從地球飛向月球的旅程。這意味著每一天就有900架波音747飛行在地球上空,所載乘客人數接近50萬,這相當於一個大城市的人口,同時還意味著30萬噸貨物圍繞全球飛行,並且安然無恙。

如果沒有J·T·特裏普,這一切都不會發生——或者說,在今天不會發生這一切。假如特裏普現在還在人世,仍然掌管著曆史輝煌的泛美航空公司,相信他一定會是當之無愧的先驅,為我們製造出新一代“空中客車”——可供600人乘坐的A380客機。

創新者的工具箱

“一個人可能天生富有、天生聰明、天生便有好運氣或堅韌的性格,但最重要的是堅韌的性格。”

——胡安·特裏·特裏普

特裏普的戰利品

國際航空運輸經曆了五個時代——搖籃時代,1930年以前;水上飛機時代,1930~1940年;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越洋活塞式時代,1946~1958年;第一噴氣時代,1958~1970年;第二噴氣時代(大型噴氣客機),1970年至現在。泛美航空公司沒有趕上第一個時代,但在另外四個時代中,它是其中三個時代的先驅。

作為商業航空公司,泛美航空公司創造了許多個“第一”:

研製並運行了四引擎水上飛機(1931年)

研製並使用了長距離氣象預報技術(1935年)

跨太平洋商業運輸飛行(1935年)

進行跨國貨運(1942年)

在國際運輸任務中裝置地麵控製進場係統(GCA)(1946年)

在美國大陸區域外為客機提供“旅行艙”(1948年)

進入韓國空運(1950年)

開始環球噴氣機航運(1959年)

跨大西洋飛行突破10萬次航班(1962年)

采用波音公司701-321C全噴氣式貨機(1963年)

通過3號同步通訊衛星傳遞飛行信息(196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