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判從IBM出價多少開始。據羅蘭達說,基爾代爾對呆板的、穿著過於講究的(用加州的標準看)IBM談判人員感覺並不好;而IBM的人可能看著加裏像個嬉皮士。DRI那時的年收益是500萬美元,大部分收入來自CP/M。基爾代爾寫道:“IBM提出要用25萬美元買斷CP/M-86,用於其新的PC。你可能會說,“嘿,加裏,把這該死的東西賣給IBM,然後你隻要把MP/M搞出來超越它,那不就很好嗎?”那種策略也許可行,我們的整個客戶基礎需要平穩過渡到16位機器,如果那樣,我們將失去這些客戶,元氣大傷。所以,我提議按現行其他廠商支付的每個CP/M拷貝10美元的版權金方式付款。”戴維斯指出,DRI與其他公司都簽署了“最惠待遇”條款,意味著以固定費用把CP/M賣給IBM會導致DRI遭到其他客戶的起訴。基爾代爾不得不設法談判一份類似於跟其他客戶簽署過的協議。
IBM不願意這樣——他們甚至堅持要把基爾代爾的操作係統改名為PC-DOS——不過基爾代爾依然相信他們能成交。據他所知,別人都沒有IBM能用的操作係統。基爾代爾寫道:“我們在細節上的討論有分歧,不過雙方還是簽署了一個框架協議,表示願意做這筆生意,大家握手致意。”基爾代爾和家人當天晚上就去加勒比度假去了。在去佛羅裏達的航班上,他們恰好遇到準備回博卡拉頓的IBM小組。基爾代爾一路上跟他們討論如何讓CP/M匹配IBM的需求。多蘿西描述了IBM小組的“友好”。她說:“其中一個組員還友好地吻了一下我的臉頰。”(薩姆斯在他的《無形的基爾代爾》(Invisible Kildall)中說,在回博卡拉頓的路上,多蘿西肯定吻了一位他的組員,但不是他,因為他去了西雅圖,大概是去跟蓋茨再次溝通。)
一周後,基爾代爾回到蒙特雷,就直接給博卡拉頓小組去了電話——打了一次又一次。IBM此時銷聲匿跡了——他們已經倒向了微軟。戴維斯說,DRI也略知IBM正在跟微軟談,但基爾代爾告訴戴維斯:“比爾是我的朋友,他不會置我於死地。”而這恰恰是比爾所做的。
當IBM再次拜訪蓋茨並告知他已邂逅基爾代爾時,蓋茨想方設法知悉基爾代爾還沒有完成為16位機器設計的CP/M,於是表示微軟能自主滿足IBM的需要。IBM的來訪者一回到博卡拉頓,蓋茨就給羅德·布羅克去了電話,蓋茨花75000美元購買了蒂姆·帕特森的係統——初裝費25000美元,另花50000美元一次性買斷該係統——他沒有將自己的意圖告訴布羅克(比爾後來引述了與IBM的非公開協議)。
蓋茨要賭兩樣東西:第一要賭帕特森改編的基爾代爾操作係統的法律訴訟風險——蓋茨從未告訴IBM帕特森的QDOS與基爾代爾的CP/M有多麼類似;第二要賭IBM可能退出的風險。而IBM曾經退出過;在1974年,IBM推出了市價高達10000美元的PC,采用英特爾芯片的IBM 1500,但銷售失敗。“他們直到最後一分鍾還在認真討論是否取消這個項目,”蓋茨說,“為了這個項目,我們把公司能調度的資源都搭進去了。”當時蓋茨情願賭上每一樣東西。在9月底,他和巴爾默飛到博卡拉頓去陳述策劃案,策劃案由一位日本雇員西勝彥(Kay Nishi)主筆,用帕特森的基爾代爾程序版本——更名為MS-DOS——幾乎沒有要求任何版權費。在從機場去會晤地點的路上,蓋茨發現自己忘了係領帶,驚慌失措。他們趕緊在中途停車去百貨公司買領帶。蓋茨深諳如何與IBM打交道——蓋茨的文化與IBM的文化更吻合,基爾代爾則不顧忌這些。唐·埃斯特裏奇(於1985年死於空難)在午飯時告訴蓋茨,當IBM的新總裁約翰·奧佩爾(John Opel)聽說微軟要介入PC,約翰便熱心起來,“噢,是瑪麗·蓋茨的孩子的那家公司嗎?”奧佩爾和比爾的母親同是聯合道路公司董事會的成員。蓋茨在1980年11月與IBM簽訂了協議。他相信,之所以能得到這份合同,他母親的關係也助了他一臂之力。這份合同就是為代號為“Acorn”的個人電腦提供操作係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