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聽聞至劉老英雄將八極拳帶到台灣之後,大陸內地幾乎就不見這種拳法了,有的也隻是套路------這種說法符合現在咱們內地的情況嗎?我在廣州的幾日,看到最多的都是人們在練習太極推手!”鄭玄麒問道。
“太極,講究陰陽平衡,無論太極拳、太極劍還是陳氏太極、楊氏太極、孫式太極等等,都是強身健體,調理身體氣血運行,內外兼修、剛柔相濟的最佳武術。隻是,你看到的練習人中,老人、中年人一定占了絕大多數,青年人反而比較少。年青人性格烈,血氣旺盛,他們更喜歡像武術前輩李小龍的腿法與拳法,快、準、猛!”李彪嚐試著用如今年青人最為佩服的武術偶像作解釋,“我們的許上將曾經評價他:蠻厲害!隻是不喜歡他打時候的叫。其實我也一樣,外行看熱鬧,內行看門道。真正的高手對決,從眼睛對視開始就已經進入了狀態,氣勢並不是用吼叫去營造的。練氣、內外兼修著最重要的就是保持自己體內氣的順暢與運行,甚至任意調動體內的氣勁,不過能做到這一步的人,單單兩個字,高手!就有些籠統了-------我看過李小龍的錄像,他的體重隻有120斤上下,卻可以打出近400斤的力量,尤其他的拳速,一秒8/9拳的速度,就外家拳來講幾乎已經達到了極致-------而你所說的咱們內地的情況,滄州八極拳,恐怕真已經沒落了(‘現代武術就分為四類:以實際格鬥為目的的實戰型;以拿冠軍、出成績為目的的體育競技型;和影視劇、舞台表演結合起來的表演型;最後就是以健身為目的的武術鍛煉。’2014年,李連傑在《出彩中國人》中的一段話或許真可以說明當下的現實,鄭玄麒不知道,李彪更無從可知)。”
·············
鄭玄麒靜靜地聽著,對照李小龍,他知道自己的體重隻有剛過100斤,但在調動身體氣勁的狀態之下,暴起突襲,應該可以擊打出近200斤的力量,因為他的握力150絕對沒問題------這也多虧秦錦榮與王傑忠的一根筋,陪練真的是“陪練”,搏鬥真的是“搏鬥”,要不是自己會練氣、運氣,又看得見生命圖,醫院都不知道要躺幾次,甚至可能還會傷及內髒。或許也正因為如此,他才在《黃帝內經》,氣功等中國醫學經典指引下自學成才,學會運氣療傷,化淤通經。
鄭玄麒沒想到的是,除了自己搏擊格鬥所學所得之外,秦王兩人也因為每日鄭玄麒如此地自我找虐,變相地更加贏得了他們的尊敬與忠心。強者,他隻會敬佩比自己更加強悍的人!
還有一點鄭玄麒目前沒有想到,但當鄭玄麒晚上再度例行冥想(回顧)之時,片刻後,嘴邊的笑意更加濃厚了-------‘他的體重隻有120斤上下,卻可以打出近400斤的力量,尤其他的拳速,一秒8/9拳的速度,就外家拳來講幾乎已經達到了極致’,這不是告訴人,這兩點他,李彪也可以達到,甚至超過,更強。外家拳的極致並不代表八極拳的極限。
“其實,當時我也血氣方剛,也獨身去過河北滄州------為此,家人給我相了一門親事,也就我現在的妻子。可是,後來發生了一些不愉快的事情,88年我倆去了北京,接著又發生了意料中的意外之事,下半年就到廣州了,最後才到了香港。香港本地人不是稱呼我們為大圈仔嘛,當時我真害苦了她與小嬌!”
“88年,再過一年就是89年,真巧!”王傑仁想了下,輕聲說道,那年他激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