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陽知道玄慈轉的是什麼念頭,不容他多想,便道:“我自有我的目的,但請方丈放心,此事隻會對你有百利而無一害,甚至是對少林派也極為有利。”
玄慈並不會輕易相信他,畢竟隻是空口說白話。
他還從未見過,想出如此一個圈套套住別人,還會對中圈套的人有利的說法。
“老衲年輕時候犯的錯,自然會坦然相認,施主若是要憑此來要挾老衲,倒是想差了。”
這話說得言語真切,態度誠懇,徐陽自然也不敢不信。
“不敢,明說吧,我也知道玄慈方丈乃是當年雁門關一役的那位‘帶頭大哥’。而且當時也是因為被奸人蒙蔽,才鑄下大錯。”
昔年雁門關一役,乃是玄慈終生的遺憾。
三十年前,他被某位身份崇貴的好友所惑,帶領一群熱血好漢,前去雁門關圍追堵截契丹人高手。
當年那人帶給他的消息是,大批契丹高手企圖潛入中原,想要盜走少林寺藏經閣內珍藏的大批武功圖譜,憑此訓練出大批會少林武功的契丹武士,借以攻擊大宋。
如此一來,原本便勢弱的大宋軍隊,如何能抵擋的住?
身為少林派下一代的方丈,又是新一代武林的領軍人,年輕的玄慈大師自然不肯容忍這種事情發生,於是他便聯絡了包括五台山智光大師,丐幫幫主汪劍通,萬勝刀王維義,地絕劍黃山鶴雲道長等武林中的一流高手,其中第一批統共二十一名高手,搶先前去契丹高手必經之路雁門關外堵截。
為了避免泄露身份,日後遭到契丹人報複,所有人都蒙上了臉,隻有寥寥數人知道所有人的身份。
果然,在那日果然有契丹人前來,在關外亂石穀前,大夥兒一擁而上,將那些契丹人屠盡。
最後又來了一個身材偉岸的契丹人,身上穿著華貴,同之前那十幾名契丹騎兵有著明顯的差別,想來是名契丹族的貴族或者就是此次行動的領頭人。
他帶著他的妻兒,見到如此血腥的場景先是吃驚不小,隨即便大聲的叱喝。
眾人雖然聽不懂他在說些什麼,但很明顯是在責問大家夥兒,為何要殺了他的屬下。
不過,那時玄慈就已經感到有些不對勁了,因為若是真是契丹人想要潛入中原奪經,為何還要帶上妻子和剛出生的孩兒?
這絕對不正常。
但那時大家夥兒已經殺紅了眼,根本容不得過多考慮,反正在大家夥兒的腦子裏,契丹人便是雜種,殺光了事。
剛開始,那契丹高手隻是想要製服對手,並未施展殺招,出手幾招便製住了好幾名高手。
大家夥兒看到如此狀況,自然以為他便是前來奪經的正主,於是顧不得武林規矩,一擁而上以多打少。
契丹高手毫無懼色,真正是條好漢。但他武功再高,一個人也照顧不過來,被七八人舍命阻住,剩下的人便去對付他的妻兒。
誰知他的妻子根本便不會武功,一個照麵便被分屍,孩子也掉落在馬下生死不知。
這時那人才發了急,一連串殺招下來,二十一名高手居然死傷殆盡。
除了智光被打到樹上僥幸逃生,玄慈和汪劍通被那契丹高手點住穴位,餘下諸人全都倒在了血泊中,居然無一生還。
想到這裏,玄慈歎了口氣,這一遭的殺孽,實在是太大了。
大到他終生懺悔,也無法減諸萬一。
最關鍵的是,他們都錯了。
那契丹高手見眾人都已無力反擊,又看到妻兒都倒在血泊中,當場抱住妻子的屍身嚎啕大哭。
即便是玄慈這般的修佛之人,早已沒有了對生死的畏懼,依然能感受到那人心中的悲切與憤恨。
那時隻道契丹高手會殺光剩餘的人,然後前去少林奪經,以他的身手,辦到這事並不難。
但出人意料的,那人在崖壁上刻上一些話,之後居然抱著妻兒選擇了跳崖。
那些話事後玄慈和汪劍通特意找人去翻譯了一下,是說那人叫做蕭遠山,乃是契丹後族中人。一身武功乃是漢人所傳,他曾發過誓此生絕不殺一個漢人,很顯然他屬於契丹貴族中的和平派。
但今日蕭遠山帶著妻兒前去外家,誰料到居然被眾多漢人高手伏擊,妻兒盡亡,他又一時激憤殺了十數名漢人高手,違背了誓言,於是便一時想不通要去自盡。
想來此人也是個性情中人,若不是分屬兩國,玄慈真想和他交個朋友,痛飲三杯。
蕭遠山跳崖之後,玄慈忽聽崖下傳來嬰兒啼哭聲。
原來他那孩兒隻是跌下馬暈了過去,此時恰巧醒來,蕭遠山許是不忍心讓孩兒陪他一同殉死,居然於半空中將那孩子擲了上來,正好落入汪幫主的肚子上,因此毫發無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