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克久將自己的想法和王立峰交換意見之後,這次倆人和白天恰恰相反,變成王立峰堅持要搞地震科普活動,而陳克久堅決反對。倆人大半夜的,又差點吵了起來。還好,王立峰早有預謀,又好言相勸一番,最後說道:“老陳,這個活動由我來搞,你不用管了。此外啊……”說到這,王立峰故意停住不往下說,起身到臥室,不一會手裏拿著三盒中華煙出來,“啪嗒”撂在陳克久身前,接著一字一頓緩慢地說道:“此外啊,老陳,如果你肯鬆口,這三盒軟中華算是訂金,明天我還有一條送上。怎麼樣?”
王立峰這樣一說,大出陳克久意料。陳克久看王立峰拿出三盒中華煙出來,他心想:“就憑你三盒中華煙就想打發我?門兒都沒有!”可是,當王立峰說“這三盒軟中華算是訂金”的時候,他已經有幾分心動了,而當王立峰說“明天還有一條送上”,這下陳克久再也忍不住,嘴上說不答應,但三盒中華煙已經裝到自己口袋裏去了。
巧合的是,正是因為王立峰將地震科普活動的地點選在了夏灣村,上麵才了解夏灣村的情況,決定要在這裏搞新農村試點工作。剛開始的時候,村民特別反對,他們祖祖輩輩都是一家一個院子的住,突然讓他們都搬到樓上住,很多村民不知道自己的雞鴨牛羊怎辦,還有後院的柴火怎麼處理。
王立峰為此前後奔波,先是去爭取項目資金。王立峰很清楚,本來村民們就不想上樓,你再讓他們出錢,那是不可能的。所以,他想到一招,先讓房子蓋起來,這些錢從縣裏項目中出一部分,再從銀行貸款一部分,然後讓村民們通過分期的方式償還。這樣,基本能夠解決資金問題。
其次,開始做村民的工作,解決搬遷問題。王立峰告訴村民,將原來散落在好多處的房屋,聚集在一起,方便統一供水供電,還能節省土地,最後,他還答應,讓每家都在樓下建立一個自己的後院。村民們一聽,這多好啊,於是很是積極主動的準備搬遷。
新農村試點項目,是在王立峰升任副縣長之前,就幾乎定好的事情。但是,當王立峰到縣裏上班之後,他也聽到一些“竊竊私語”,說夏灣村有人盯著補償款的事兒,還有人盯著樓房的工程項目。所以,當陳克久來找他的時候,他以為村民對這個有意見,以不搬遷為由,向政府多要錢。
王立峰看過很多別的地區的報道,因為不搬遷而成為“釘子戶”的不在少數。但是,王立峰覺得,無論如何,他也要再做做村民的工作,絕對不能出現“強拆”的現象。當然,王立峰在村民中的威望還是很高的,因為他為大家辦實事,老百姓都信得過他。所以,他說的話,村民們還是聽的。這就是為什麼夏灣村出事兒,他們都擺不平的時候,請王立峰出馬。
那不僅僅是他聯絡桐鄉鎮,也不完全是因為夏灣村歸桐鄉鎮管轄,更重要的是,老百姓對他王立峰的那份信任。我們常說,當官是一種權力的象征,這個權力是從哪裏來的?是從人民群眾那裏來的。你隻有取信於民,才能取之於民,才會用之於民,才會形成一個良性的循環,才能打造服務型的政府。這一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王立峰做到了,至少現在的王立峰,做到了。
其實王立峰剛出縣委大院的時候,就已經開始在想如何應對村民們的變卦了。但是,當他聽到陳克久的回答,似乎村民並沒有變卦,而是因為其他問題。但到底是什麼問題,連王立峰一時也想不通。
於是,王立峰瞪一眼陳克久道:“老陳,你開什麼玩笑,我是給你賣關子的人麼?夏灣村新農村試點項目,我走之前已經安排的妥妥的,你們到底是怎麼回事,有話直說,別繞……”
還沒等“彎子”倆字說出來,隻聽“嘎吱”一聲,王立峰的車子戛然而止,他和陳克久倆人往前猛衝,差點撞在擋風玻璃上,還好衝勁不大,不然安全氣囊要打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