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回:下)小梁王借屍還魂欲折桂 嶽鵬舉躍馬橫槍見真章(2 / 3)

那位看官問了,柴貴貴為梁王,一人之下,萬萬人之上,為什麼低聲下氣懇請嶽飛讓出武狀元呢?書中暗表,柴貴為後周幼主柴宗訓的後代,大宋天下原來是柴宗訓禪讓的,柴貴作為周太祖柴榮的後人,他心懷叵測,企圖恢複後周宗室,奪得武狀元就是為了奪取宋室兵權,為推翻宋室作好準備。

就在前些時日,金宋兩國互送人質之後,宋室江山一片嘩然,身在雲南的小梁王柴貴看到當朝皇帝的軟弱無能,看到當今朝廷的腐敗不堪,他在手下謀士的慫恿下,起了謀反之心。要知道,大宋江山的確來自後周,當年,趙匡胤從軍就在柴貴先祖柴榮的手下,因為戰功卓著,被柴榮任命為殿前都檢點,同為後漢重臣。不曾想,柴榮在領兵出征後受到奸臣的陷害,弄的柴榮有家不能回,有朝不能歸,不得已,柴榮領兵回朝“清君側”,就在“清君側”的途中,他得知後漢皇帝劉承祐被奸臣所殺,萬般無奈之下,柴榮殺死陷害他的奸佞小人,登上皇帝寶座,建立後周,趙匡胤又成為後周的重臣。

柴榮死後,他將幼主柴宗訓托付給趙匡胤,可身穿開襠龍袍的幼主柴宗訓,隻知道玩蛐蛐,根本不問朝政,恰逢正月新年,大遼國進犯後周,柴宗訓命趙匡胤率兵抵抗大遼,趙匡胤在謀士趙普的策劃下,弄成一出陳橋兵變“黃袍加身”的鬧劇,有人說,趙匡胤是不滿於後周岌岌可危的局麵,鋌而走險;也有人說,趙匡胤是暗羨後周皇後花蕊夫人的美貌,*她就範。總之,趙匡胤當上天子之後,將柴宗訓封為鄭王,大宋安定之後,趙匡胤又覺得鄭王離自己太近,改封為梁王,署理雲南(那位看官問了,雲南不是段譽的大理國嗎?怎麼會是梁王的屬地呢?問的不錯,雲南的大部分土地屬於大理國,而雲南的少部分土地和四川的部分土地歸梁王署理。當時的大理國是大宋承認的附庸國,必須依附於大宋,並向大宋年年進貢,歲歲稱臣;而苗仁傑的父親藟苗是梁王屬地的一個土著民族——苗族的首領,苗人稱之為苗王)。所以,柴貴在謀士的慫恿下,感覺趙匡胤的確有辱先祖,尤其是趙匡胤暗羨花蕊夫人的曆史緋聞,讓柴貴無法接受,他決心推翻宋室,恢複後周。

恰在此時,金宋兩國互送人質的事,鬧的沸沸揚揚,怨聲載道,國人不齒;人質事件之後,柴貴奉王命進京述職,利用述職的機會,柴貴拜見丞相張邦昌,給張邦昌送去整箱的金銀財寶珍珠瑪瑙,鼓動張邦昌為國舉賢,挑選元帥,自己若能當上元帥,一定為國盡忠,抗擊金人,並許諾,張邦昌若能在武科場為自己立下狀元頭銜,梁王願將家中太祖趙匡胤禦賜的“免死金牌”送給張邦昌,而張邦昌恰恰是一個貪得無厭,卻又膽小怕事之人,一聽說梁王能將“免死金牌”送與自己,眼前立即浮現金銀財寶堆滿山,古玩字畫堆成海的畫麵,要知道,當年太祖皇帝給柴宗訓一塊金字敕書,上書:無逆者無死罪。所以,張邦昌抓住李剛招賢納士的契機,向宋徽宗進言,八月十五恩開武科場,並答應柴貴,武狀元非他莫屬。

柴貴從張邦昌口中得知,此次武科場的主考官是宗澤,副主考分別為張邦昌、張俊、徐秉哲;回到京城的府邸後,柴貴不惜重金走動其他三位。他拜見張俊和徐秉哲時,一切都順湯順水,沒費多少周折;當他拜見老帥宗澤時,被宗留守拒之門外,柴貴一邊派人盯守宗府,一邊與丞相張邦昌商量。張邦昌告訴柴貴,宗澤雖為主考官,畢竟是樞密副使、京畿留守,皇帝看他是武官,給他麵子,應試之日,還是本相說了算,梁王盡管大放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