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次,唐萬秋還真為嶽飛帶來好消息,他說:“嶽賢弟,此前我對大金為什麼能贏,也是百思不得其解,雖然也在金人中探聽,但這些老百姓也跟我一樣,對戰爭不甚了了。這幾年,大哥與一些上過戰場的老兵接觸,才知道,金人靠的就是重裝鐵甲騎兵,用鐵騎摧毀宋人的心裏防線,這是其一;第二金人的盔甲均為皮革,既輕便又結實,打戰往往取決於速度優勢,輕便的鎧甲是速度的保障,不像宋人鎧甲都是金屬製成,叮當作響不說,而且還笨重,速度明顯劣於金人,照理,皮革鎧甲沒有金屬鎧甲防護能力強,但是,宋人所使用的刀、槍、箭、矢都是輕薄武器,沒有太大殺傷能力,金兵根本就不在乎,若是在與金人對決時,使用重兵器,一定能出奇製勝。第三,宋人使用的弓箭都是短簇箭,這種弓箭射程遠,命中率高,這是不爭的事實,但對金人的殺傷力並不大,在很遠地方射出去,等射到敵人已成強弩之末,射在金人的鎧甲上,頂多射穿鎧甲,即使釘在身體上也不會很深,沒有使金人失去戰鬥力;而金人所使用的弓箭是長簇箭,都以輕騎兵近距離射殺,隻要射中,宋軍立即失去戰鬥力,這樣一來,宋軍的速度沒有金軍快,殺傷力也沒有金軍大,這是宋軍在遭遇金軍時鐵定失敗的重要原因。”唐萬秋侃侃而談,嶽飛認真聽著,仔細分析,覺得唐大哥說得太有道理了,在送走唐大哥後,嶽飛對背嵬軍進行大力改造,並在郾城之戰、穎昌之戰中大顯神威。
紹興六年一月初,嶽飛剛剛送走唐萬秋,就接到右相張浚送來的召令,讓嶽飛、韓世忠、劉光世、張俊到了平江都督行府商議北伐之事,會議商定:韓世忠自承州、楚州出兵,進攻京東東路的淮陽軍,切斷金軍與偽齊軍的聯係;嶽飛自鄂州出發固守襄陽府,待機進發,穩紮穩打;張俊自建康府出發,攻下泗州,原地固守,牽製偽齊;劉光世由太平州出發至廬州,固守廬州,並由楊沂中的殿前司軍馬策援。布署的總體態勢是嶽飛、韓世忠主攻;張俊、劉光世主守。
然後,張浚上折具奏:韓世忠忠勇,嶽飛沉鷙,可以依辦大事;並建議高宗冊封韓世忠為京東、淮東路宣撫處置使,嶽飛為荊湖北路、荊湖南路宣撫副使,並且移鎮為武勝、定國軍節度使,這是嶽飛第一次建節,成為一方封疆大吏。
二月,嶽飛奉詔去臨安覲見高宗,高宗對嶽飛這些年的功業頗為欣賞,兩人言談甚歡,高宗勉勵嶽飛為國建功,臨行前,高宗賜嶽飛禦劄:敕嶽飛,武昌控製上流,淮甸隻隔一水,可多方措置,遣得力人間探,無使寇攘窺伺。即今動息如何?莫謂未有警報而緩圖之。事不素定,難以應猝。卿其用心體國,萬一有警,當極力捍禦,乘勢掃戮,無少疎虞,即卿之功。日具的實動息奏來。
二月中旬,韓世忠首先發動攻勢,一舉拿下淮陽軍之宿遷縣,毫無防備的偽齊軍被打得暈頭轉向,韓世忠乘勝追擊,想拿下淮陽軍,因為嶽飛還在臨安覲見高宗,沒能及時援助韓世忠,韓世忠在圍困淮陽六天後,偽齊援軍趕到,韓世忠孤立無援,隻得退回楚州。
嶽飛在回到鄂州後,給高宗趙構寫了《乞出師劄子》,曰:“臣伏自國家變故以來,起於白屋,實懷捐軀報國、雪複仇恥之心,幸憑社稷威靈,前後粗立薄效。而陛下錄臣微勞,擢自布衣,曾未十年,官至太尉,品秩比三公,恩數視二府,又增重使名,宣撫諸路。臣一介賤微,寵榮超躐,有逾涯分;今者又蒙益臣軍馬,使濟恢圖。臣實何人,誤辱神聖之知如此,敢不晝度夜思,以圖報稱。臣揣敵情,所以立劉豫於河南,而付之齊秦之地,蓋欲荼毒中原生靈,以中國而攻中國。粘罕因得休兵養馬,觀釁乘隙,包藏不淺。臣不及此時稟陛下睿算妙略,以伐其謀,使劉豫父子隔絕,五路叛將還歸,兩河故地漸複,則金賊詭計日生,它時浸益難圖……雲雲”表明自己的立場,以及將金人趕出中原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