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靈毓秀的鄂州,是嶽飛愛慕之地,恨不能終老於此。雖然軍職得升,但是,嶽飛卻倍感抑鬱,因為朝廷和議,自己壯誌未酬,河山未複。
一想到這些事,嶽飛就會悶悶不樂,隨著夏盡秋來,天氣變得秋高氣爽,嶽飛不知不覺牽出閃電搏龍駒,想到樊山去踏秋,一是排解心中的煩悶;二是看看地形,讓三軍將士來這裏進行實戰操練。
樊山在鄂州之西,北臨長江,與黃州赤壁相望;南瀕洋瀾湖,同萬頃碧波相連;東接繁華的鬧市;西枕玉帶縈回的百裏樊川,襟江帶湖,拔地而起。樊山一脈九曲,九峰六穀,重巒疊嶂,鬆柏蔽空。翠壑丹崖,飛瀑漱玉。
因為有了樊山,鄂州的地理位置顯得更為重要,把守鄂州,西可以援蜀,東可以援淮,北可以鎮荊湖。嶽飛誇上閃電搏龍駒,一抖撕僵,閃電搏龍駒很快來到樊山腳下,嶽飛下了馬,牽著閃電搏龍駒向山頂登去。
來到山頂,嶽飛遙望黃州,想到蘇老夫子的《念奴嬌?赤壁懷古》,聯想到那場震驚曆史的赤壁大戰,更聯想到羽扇綸巾的周瑜周公瑾,也是壯誌未酬,天妒英才,英年早逝,不禁讓人感慨萬千,帶甲十萬,卻不能揮鞭提旅,直搗黃龍。
就在嶽飛滿腹惆悵,陷入沉思之際,忽然,從他左側山腰傳來一個低沉、粗獷、悲涼的歌聲,嶽飛雖然對曲調並不熟悉,但歌詞再熟悉不過了,這首歌詞正是自己兩年前回師鄂州時,登黃鶴樓時發出的感慨,並隨手題寫在黃鶴樓一個不起眼的地方。隻見書生唱道:
遙望中原,荒煙外,許多城郭。
想當年,花遮柳護,鳳樓龍閣。
萬歲山前珠翠繞,蓬壺殿裏笙歌作。
到而今,鐵騎滿郊畿,風塵惡。
兵安在?膏鋒鍔。
民安在?填溝壑。
歎江山如故,千村寥落。
何日請纓提銳旅,一鞭直渡清河洛。
卻歸來,再續漢陽遊,騎黃鶴。
嶽飛順著聲音向下望去,看到山腰之上有個書生模樣的人,正在擊石而歌,看年歲有三十出頭,麵色有些微黑,但長相卻十分端正,旁邊有一擔三五百斤的樹柴。隻見書生左掌隨著節拍擊打一塊青石,右手拿著一截木棍和著節拍敲打在枯槁的樹幹上,擊石發出的啪啪聲,與枯木發出咚咚聲,有一番天然的韻味。
嶽飛信步走了過來,抱拳拱手道:“這位兄台,如何會在這裏擊石而歌?據在下所知,這首《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題寫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莫非兄台將黃鶴樓內題詩通讀一遍不成?”
書生見有人過來,並對自己非常禮遇,遂起身道:“兄台見笑了!百無一用是書生,在下除了讀讀詩文,也隻能在山上砍樵,閑來無事,借他人之詩,抒自己胸意而已。兄台此問,莫非也是將樓內詩文通讀一遍,若非如此,何以知曉這首詞在一個不起眼的地方呢?”說完,兩人對視了一下目光,哈哈大笑起來。
嶽飛言道:“兄台果然快人快語,痛快!請問兄台是否居於鄂州?家邦複興之際,兄台為何不考取功名,求得個一官半職,也好似這上山砍樵。在下嶽飛不才,願意保舉先生到軍中謀職,不知兄台意下如何?”
“哎呀!原來是嶽太尉在此,難怪對《滿江紅?登黃鶴樓有感》這首詞了如指掌,施瑜在太尉麵前獻醜了。失敬!失敬!”書生施瑜略感慚愧道。
“先生言重了,失意之人,偶發感慨而已,怎能與先生直抒胸意相提並論。觀先生音律,想必也是滿腹經綸之士,何故砍樵為生?”嶽飛再次發問道。
“太尉有所不知,在下施瑜,乃大理人氏;承蒙段皇爺恩寵,恬為小邦大理的樞密使,隻因得罪前宰相高升泰,招惹禍端,多虧仙袂女俠阿娜相救,萌生退意,願意拋棄功名富貴追隨在她左右,隻可惜,姑娘萍蹤飄忽,來去無影,在下不知阿娜姑娘身在何處。前些時日,在下聽聞阿娜姑娘在鄂州出現,故尋蹤到此,多日打探,不見姑娘的蹤影,在下隻好一邊砍樵聊以為生,一邊走遍鄂州尋訪姑娘的行蹤。”施瑜講述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