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章 長明不滅燈(9)(1 / 2)

之前我就說過,想要證明長明燈的存在,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首先來說我們需要定義一下,到底什麼是長明燈。這就跟描述手機待機時間長短一樣,需要一個合理的標準才能讓人信服。畢竟上網和通話對於耗電量是不一樣的,我覺得我要是想讓網友認可我找到了長明燈,也要給他們一個理由才行。

最沒有異議的方法,就是點個十天半個月,讓所有人都看著這盞燈在不加燈油和燈芯的情況下,能不能做到持續燃燒。要知道那油燈上麵的托盤很淺,估計燈油也就幾十毫升。這要是換做煤油,估計一晚上都堅持不了。如果讓網友們看到,那盞油燈竟然真的十多天都沒有滅,不管怎麼說,那油燈的燈油都算是新型燃料,值得探究研發了。

可惜現在我麼沒有那麼多時間,這樣一來恐怕就有人會覺得我是欺世盜名而已,根本不信我找到了長明燈。說實話再來之前,我看到那些報道也覺得寫文章的記者並不負責任,畢竟隻是他們認為島上的土著不會製造燈油而已,誰能證明這盞燈從來沒有加過油呢?

萬一是那些土著發現了島上有某種天然油脂,所以才保證了這盞燈不滅,那我可就會被淪為笑柄了。因此即便我親眼看到了油燈裏麵的燈油和燈芯處於一種循環狀態,還是需要做幾個實驗,才能讓確定這是一盞長明不滅燈。

從時間上來看,長明我肯定是來不及證明了,不過我可以證明這盞燈風吹不滅、雨澆不熄啊!不管怎麼說,這可是明火。按道理來講,我吹一口它應該就滅了。不可能繼續燃燒。可是如果它沒有滅,那網友可就沒話說了,畢竟我當著鏡頭證實了這盞燈與眾不同,至於以後怎麼處理這盞燈,那就跟他們,沒關係了。

可是就在我打算吹一口氣,證明這盞燈滅不了的時候,我看到了托盤上麵有一圈兒一圈兒的凹槽。燈芯並不是在最外麵的凹槽裏,而是放在八個環當中的第五環當中。這時候我忍不住想:為什麼燈芯要放在第五環上,而不是別的地方呢?

如果我說這盞燈的主人是小嶽嶽的粉絲,顯然不像話。看這托盤的構造,我估計當初點燈的人,肯定是事先選好了在那個凹槽裏麵放燈芯,然後把線放進去,繞了一圈兒之後才打了個結,最後剪斷線繩,留一個頭兒做燈芯的點燃處。

這些工作做完之後,那個人才能倒入燈油。不知道是因為這種燈油非常寶貴,還是因為那個人覺得沒有必要浪費。反正燈油隻漫過了燈芯一毫米左右,然後竟然就能長明不熄!

我覺得那些環裝凹槽,肯定是在不同的地方,放置不同長度的燈芯用的。我們的地球分為寒帶、熱帶、溫帶、亞熱帶等等不同的溫度區域,每個地方的溫度、濕度、含氧量都不一樣。如果說當初製造這盞燈的人,知道隨著環境的變化,改變燈芯的長度就能保證這盞燈在哪裏都能長明不滅的話,那他未免也太聰明了吧?最可怕的是那個人是怎麼精確的計算出燈槽的周長和氣候之間的關係的?這種全球範圍的大數據,恐怕再高級的電腦都算不出來吧?

這時候我覺得我的想法變了,我一開始本打算吹一口氣,證明這盞燈吹不滅。可是看到托盤上的那些環形凹槽之後,我意識到這盞燈現在處於一種不斷循環的平衡狀態。如果遇到了風吹雨淋,它肯定有一個調節機製,保證不斷循環的平衡狀態不被打破。在我看來,唯一合理的調節機製,就是火苗變大或者變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