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春的太陽,懶洋洋的照在中原大地,地裏的小麥芽也長得很高了,綠油油的,在微風中飄著楊花柳絮,漫天飛舞。小葉楊,大葉楊也都發芽了,小葉楊發芽的早,也落得早,爭完春色就凋零了,不像大葉楊人家都凋零了,它還吐著新綠。在不遠處的地方,有一個小學校,校園附近盛開著各色的花朵,她是這個學校的老師,叫椿芽。是本地土生土長的姑娘,生她那年正趕上大麵積的椿樹發芽,人們都興高采烈的采摘著椿芽,配著糧食當食物,很好吃的,爸爸就給她起了這個名字。希望她像椿樹一樣的綻放綠色,還能為人們送來新鮮的椿芽,表現一種奉獻的精神。
她倚著牆角,看著玩耍的孩子,都是那樣的活波可愛,心裏暖暖的,感覺踏實。好像怕孩子們突然就會消失似的,更多的是依戀,雖然她剛三十歲,可頭發都有很多的白發,麵容憔悴。這所學校是父親一手創辦的,為了家鄉的孩子,能有一個學習的地方,父親把家裏蓋房子的木料都拿來了,一塊磚,一片瓦的親手砌築,父老鄉親看到這一切,都很感動,為了孩子人家把自己的東西都拿來了,為了什麼?還不是為了鄉親們的孩子,有個學文化的地方,也都過來幫忙,看到嶄新的學校,父親欣慰的笑了。
椿芽也是父親的學生,她學習刻苦,成績一直都是名列前茅的,學校一共就兩個老師,一個是父親校長兼三個班的老師,另一個老師也教兩個班級。這裏遠離縣城,一般的老師都不願意來這個兔子都不拉屎的地方。可父親為了家鄉的娃子們,不得不身兼幾職,為了那一雙雙渴望求知的眼睛,為了那些天真無邪的孩子,甘願做一支紅燭,燃燒自己照亮別人。在椿芽拿到大學通知書的時候,父親躺在病床上,看著錄取通知書,滿是皺紋的臉上,落下了淚珠。他在最後時刻,囑咐椿芽將來要為了家鄉的孩子,最好還回到這裏完成他未完的事業,給孩子們一個更遠大的夢想。父輩們都不識幾個大字,不能讓兒孫還做睜眼瞎啊。父親走了,葬在一片長滿椿樹的山坡上,一眼就能看到他親手創建的學校,所有的學生和許多家長,都來送行,向他們尊敬的老師,深深地鞠了三個躬,泣聲一片,都是發自人們的內心。
椿芽畢業原本留校做老師的,可是為了父親的遺願,回到了滿是黃沙黃土的黃河岸邊,回到了這所學校,教孩子們讀書識字,還帶回來她的男朋友,她的同學一起來到家鄉教書,兩個人在一起,同進同出,看到可愛的孩子們,心裏甜甜的。有一次和學生在一起活動,椿芽感覺渾身沒有勁,她也沒當回事,以為沒有休息好,可是這種情況越來越多。在一個禮拜天和愛人一起去了一趟縣城醫院,檢查了一下,老醫生很沉重的告訴她,你要休息不要再工作了,並把她愛人單獨喊到裏屋,說了好一會才出來,愛人也沒說什麼,她也沒有問,隻感覺愛人情緒很低落,不像來時那樣不停的說話了,再回來的路上,愛人一直拉著她的手,沒有放開過,勸她明天不要去教課了,歇幾天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