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很多媽媽還在辭職和工作之間猶豫不決的時候,越來越多的媽媽已經回歸家庭,選擇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暫時放棄工作,讓母愛全程陪伴孩子的成長。
走在社區內的花園裏,走在綠樹成萌的公園,我們不難發現,抱著孩子,推著嬰兒車的不僅僅是爺爺奶奶和保姆阿姨,也有越來越多的媽媽加入了照顧孩子的大軍。在不少小區裏,我們都能看到三五成群抱著孩子在一塊聊天的全職媽媽,她們或交流育兒心得,或聊聊娛樂八卦,而孩子們則可以互相認識,結伴玩耍。陽光下靜坐微笑的媽媽們追逐嬉戲的孩子,這實在是一幅溫馨的畫麵。
盡管有很多人仍在置疑:全職媽媽到底值不值得,但對於媽媽們來說,隻要是為了孩子,就沒有值不值得一說,隻有願不願意的分別。有的媽媽,把事業視為生命,不可或缺;而有的媽媽,則把孩子放在第一位,為了孩子,可以讓事業靠邊。
其實,不管是哪一種選擇,不可否認的是:全職媽媽能夠讓孩子獲得更多的母愛。
在沒有生下土豆之前,楊梅從來沒有想過自己的母愛竟然會如此泛濫。還在做小女孩的時候,楊梅就在朋友麵前揚言說:自己在三十歲以前絕不做媽媽。沒結婚以前,楊梅也和老公有約在先,絕不為了生孩子而放棄事業。
就是這樣一個女人,風風火火地做了七年職業女性,工作上的成就越來越大,事業心也一路飆升,為了升職加薪,有更大的發展空間,楊梅甚至還打掉過兩個孩子。可是二十八歲那年,她不小心又一次懷孕了,這一次,醫生很嚴肅地告訴她:如果再做流產的話,很有可能會影響以後的生育能力,嚴重的情況下還可能會導致不孕不育。聽了醫生的話,楊梅這才意識到問題的嚴重性,經過和老公徹夜商量,他們決定留下這個孩子。十月懷胎,一朝分娩,楊梅生下了一個白白胖胖的兒子,連她自己也沒有想到,在經曆了漫長的孕期之後,她的觀點竟然慢慢地發生了變化,隨著孩子逐漸的成形,隨著胎動的出現,楊梅開始體會到了做媽媽的幸福感。而當小小的土豆被護士抱到她麵前的時候,楊梅突然萌生出一種做媽媽的豪情,她決定為了這個孩子暫時放棄工作,回歸家庭。
其實,楊梅的決定也得益於姐姐楊曼對她的言傳身教,楊曼本來已經做到市場總監的高薪職位了,但生下孩子之後卻一心一意做起了全職媽媽,現在,楊曼的女兒靈靈特別聰明可愛,比別的孩子會更多的才藝,也比別的孩子更加懂事,這一切都源於楊慢親力親為的教育。說到為什麼做全職媽媽,楊曼有句話徹底打動了楊梅,她說:“孩子的童年隻有一次,我們事業的機會卻有很多很多,也許隻是短短幾年的付出,卻可以讓孩子受益一生。既然我們已經選擇了做媽媽,為什麼要錯過孩子最初成長的這幾年呢?”
楊梅知道姐姐為什麼會選擇自己帶孩子。她聽楊曼說過,她有個要好的同事因為忙於工作,就請了保姆來照顧孩子,結果孩子在兩歲那年在樓下花園裏玩秋千,因為保姆隻顧著和別人聊天,一時疏忽,一下子從秋千架上摔下來,不僅摔傷了頭,還留下了中度腦震蕩的後遺症。據說,那個同事因為這件事非常懊悔,一直自責自己沒有好好照顧好孩子,後來,她不僅辭掉了工作回到家裏陪伴孩子,兩年後更是選擇了轉行,全心全意從事起了幼兒早教事業。
這種事情不僅給了楊曼很多感觸,也給了楊梅很多感觸,現在,楊梅不再以事業為中心了,她覺得:對於女人來說,孩子的成長也是一份事業,而且是一份需要終生為之努力的事業。
專家提醒:
現代職業女性為了孩子的健康成長,也為了給孩子創造一個更親近、更無微不至的成長環境而選擇回家做全職媽媽,這不僅僅使媽媽們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而且有利於孩子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獲得更多的愛和教育。
據調查數據顯示,中國城市親子家庭全職媽媽的比率呈穩定增加的趨勢。在調查結果中,我們發現一個令人感到詫異的現象:越是年輕的媽媽,甘做全職媽媽的比率越高。在受訪的媽媽當中,70後媽媽目前在家擔任全職媽媽的比率為12%,80後全職媽媽占16%,兩者兩比,80後全職媽媽的比率比70後媽媽增長了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