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媽媽的好,寶貝最知道:全職媽媽的成就與驕傲(2 / 2)

有了做媽媽的經曆,葉子對人生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她覺得教育孩子的過程也是自己和孩子互相成長和學習的過程,她也能從中學到很多東西。比如教孩子把不要亂扔垃圾,孩子就會每次都記得把垃圾扔進垃圾箱裏。這時候,葉子好像也回到了孩提時代,和女兒一起從幾十厘米的高度來感知世界,一切都是那麼的妙不可言。

專家提醒:

華東交通大學母親教育研究所所長、副教授,《發現母親》一書作者王東華先生曾經說過:做階段性的全職媽媽對孩子的成長是有利的。從教育學上說,孩子出生的前三年,媽媽應該盡量克服困難和孩子在一起。因為胎兒在脫離母體以後,並沒有像我們想象中那樣已經和母體脫離了關係,而是進入了另一種懷孕狀態——3年的宮外孕期。在肉體上的臍帶剪斷之後,取而代之的是另一種心理上的關聯,所以,母愛的關懷對這個時期的孩子來說非常重要。

在0——3歲之間,孩子的腦容量會增長1倍,這段時期是大腦“組裝”的關鍵期,可塑性非常強,媽媽們可以通過合理的教育給予引導。在這個時期,也是孩子的心理‘精神等方麵的初步形成時期,並且將為其一生的生長奠定基礎。因此,嬰兒出生後的3年時間,對孩子的一生非常重要,如果有媽媽陪伴在身邊,給予充分的關愛、照顧和教育,會令孩子受益一生。

王東華先生認為:孩子出生的頭3年,母親放棄工作做全職媽媽是一種理性的回歸。他說,現在有的家庭父母過份忙於工作,把孩子交給保姆照看,殊不知,這對孩子來說是不利的。不管是長輩還是保姆,都不能替代媽媽的責任,長輩容易溺愛孩子,而多數保姆素質不高,長此以往,勢必會對孩子造成潛在的、深遠的不利影響。

試想,當孩子在你的照顧下健康成長,遠離疾病的傷害;當孩子在你的引導下學會了遊戲、畫畫、背唐詩;當孩子在你的陪伴下每天都充滿歡笑充滿幸福,這對於媽媽本身,也是一種莫大的肯定。科學證明,大部分孩子都能充分的保留童年時期的記憶,而母愛的關懷則是他們童年中最溫暖的一部分,媽媽日複一日的付出,孩子是最直接的受益者,也是最直接的回饋者。每一個孩子都懂得用微笑去麵對深愛他們的母親,也懂得用擁抱、親吻去表達心中的熱愛,這對於全職媽媽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而隨著孩子在3歲後的自主性逐漸增強,也隨著孩子開始進入幼兒園,媽媽們則應該慢慢回歸社會,並通過在工作中的勤奮、敬業來影響和教育孩子,對孩子進行言傳身教的感染,從而為孩子的發展提供積極有益的影響。

溫馨貼士:

每一個媽媽從孩子的出生到成長,都會麵臨一個適應過程,而對於那些剛剛回歸家庭的全職媽媽來說,同樣需要為自己的生活做出一份合理的計劃。那麼,全職媽媽應該怎樣發掘生活中的快樂與幸福呢?

1、做好時間計劃,合理劃分每天的時間,比如:利用早上寶寶還沒睡醒的時間來做家務和收拾房間;利用中午寶寶午休的時間稍作休息或看書;利用晚上的時間和家人溝通,一起分擔照顧孩子的責任。合理的計劃不會讓全職媽媽們因為孩子的出生而突然之間顯得手忙腳亂。

2、為孩子製定合理的飲食,充分利用全職媽媽家居時間充裕的優勢,關注孩子的營養搭配和健康。

3、遊戲也可以幫助孩子收獲知識,1歲以後的孩子,完全可以在遊戲中獲得運動能力和表達能力的提高,3歲以後的孩子,還可以在遊戲中提升思維能力。

4、學會用良好的心態麵對生活和享受生活,雖然全職媽媽是件很辛苦的事情,但是從好的方麵考慮,既能夠全方位照顧孩子的飲食起居,也能暫時遠離職場的壓力,為自己帶來適當的沉澱,也為下一步的職業規劃做好充分的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