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此同時,大楚國陪都徐州城正中心,巍峨的行宮宮殿連綿不絕。京都內務府與留守處兩處宮殿的旁邊,矗立著一處占地麵積甚大的殿堂。
殿堂廣場的青銅香爐鼎後,一尊身高丈餘,雕刻得栩栩如生的孔子石像,雙手交於胸前,溫文儒雅,正笑望向方。似乎正表達著: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的意思。
聖人石像後的殿堂,朱門飛簷,肅穆端莊。門楣上掛著一方黑底描金的碩大門匾,題有當朝太祖楊衍,禦筆親書的三個蒼勁大字“思賢堂”。
“思賢堂”乃是大楚國最高的官設學府。共設有三處,分別設置在魯中曲阜,帝都金陵,與陪都徐州。集大楚國最優秀的學子於其中,也是大楚國朝庭最大的三個取仕之源。
徐州“思賢堂”外,不時有守衛行宮的駐軍兵衛,在此來回巡邏,以確保其安全。
堂殿之內,學子們琅琅讀書吟經之聲,不絕於耳。堂殿外,行宮駐軍的黑甲銀戈,日耀生寒!
“叮叮呤呤……”的風鈴之聲,隨風而至。隻見一輛四角掛著風鈴的黑色馬車,由遠處緩緩行來,最終停於廣場之前。
“公子,咱們到了。”駕車的青衣小廝,轉頭向馬車內輕聲稟道。
隱墨應聲掀簾下得馬車,抬眼望著那廣場前的孔聖雕像,臉上立顯尊崇之色。隻見其深深地吸了口氣,向青衣小廝道:“蝶舞,整理衣冠,備香拜聖!”
青衣小廝聞言,立馬上車準備。然後攜所需一應事物,緊跟隱墨身後三步,來到了廣場孔聖雕像的三足青銅香爐前。
隻見隱墨揮袖拂身後,取黃香三柱,於香爐前執弟子之禮,躬身焚香叩拜。然後再將手中的三柱黃香,雙手插入青銅香爐內,遂禮成!
焚香拜聖後,隱墨朝躬身退至一旁的青衣小廝道:“蝶舞,將東西帶好,咱們這就進思賢堂,拜訪宋老先生吧。”
說完,隱墨主仆二人,一前一後,邁步行向“思賢堂”的大門行去。
“來人止步,此乃聖堂重地,閑雜人等不得入內!”
一哨巡邏的行宮駐軍衛士,擋在了隱墨二人身前,領頭的軍士長朝二人冷冷地喝斥道。身後的眾兵衛,個個撥刀出鞘三分,以示警告。
隻見隱墨微微一笑,用手指捋了一下胸前的玉卡青絲。揮袖抱拳執禮道:“在下墨隱,魯中人氏,曾求學拜於宋知樂老先生門下。今日在下遊曆至徐州,特此前來拜訪起蒙恩師。這是拜帖,還勞諸位軍爺行個方便。
領頭的軍士長聞言臉色一正,舉手向後一揮,身後的眾兵衛們見狀,紛紛收刀入鞘。
“這位公子既然也是聖堂學子,可將您手中的拜帖交於在下,在下替您代為通報。”領頭的軍士長,邁步上前抱拳執禮道。
隱墨隨之從懷中取出拜帖,躬身雙手相遞。微笑道:“那就有勞大哥您了。”軍士長見此人一表人才,言行知禮,也對其心生好感。雙手接過拜帖笑道:“墨公子無需多禮,我現在就去叩門遞帖,請您在此稍候片刻。”
說完,這名軍士長便轉身朝“思賢堂”大門,叩門遞帖而去。
“思賢堂”內,子經藏書閣!
一滿頭霜發的青衣老人,正在取簡譯文,批釋注解。“唉……好書啊,隻可惜歲月不饒人。這些個遺世孤本珍籍,不知在老夫有生之年,能不能整理完,也隻能盡人事而聽天命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