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議的結論是栗雲龍拿的。暫緩進攻,
栗雲龍在會議結束後親自參加了新兵的訓練。這支部隊有三千多人,編製成新軍一團和二團兩個建製,按照現代的軍事組織,實行三三製,一個班十五人,一個排四十五人加排長副排長通訊員五十人。一個連加連部兩個班。二百人,一個營三個連加一個營部,七百人,訓練的總監是趙政委,他又直接擔任第一團的團長。第二團團長由段大鵬兼任,各義和團的首領都擔任各級軍官。部隊訓練的核心是增長知識,認識現代武器和戰爭,熟悉軍事條例。培養紀律,掌握基本術語口令等。
因為有坦克團的老兵擔任教官,進行基本的指導,步兵新軍的訓練走入正軌。當然,要把一群散漫的百姓很快就訓練成一支紀律嚴明,作風過硬的正規化部隊,實在是奢侈。
以連為單位的訓練,正在進行,官兵們雖然還穿著五花八門的衣服,行動起來卻相當一致,有的在走正步,有的在跑操,有的在轉向。也有的速度快些,在教射擊姿勢。
“報告大將軍。”一個士兵見栗雲龍到了跟前,急忙轉身問候。
“要叫團長!”
“是是,我知道了,應該叫團長,或者首長!首長,我們學這些有什麼用?簡直沒一點兒意思!難道這就是天降神兵們修煉的本事?”這個兵很不服氣。“為什麼不教些拳術?”
栗雲龍搖搖頭,實在沒有辦法,這樣的話幾乎每天都有人問到,他都得解釋,其實各團教官都進行解釋了。他們就是不能理解。
栗雲龍還是認真地,耐心地解釋了一遍。
那兵這才滿意地敬禮:“將軍大人好!”
步兵新軍的射擊訓練主要是姿勢。幸好前麵兩次戰鬥還能繳獲日本一個中隊的武器,德國半個營的武器,總共有六挺機槍,三百支步槍,子彈很有限。平均每槍隻有二十幾發。十人一杆槍,武器是大問題。
栗雲龍和政委商量,決定將步兵新軍的訓練內容進一步簡化,壓縮成兩點,一是服從命令的意識,二是射擊戰鬥。要盡快結束訓練,以備作戰需要,即便是暫緩進攻,也不能遲於一個月,否則,這一支部隊數千人的給養都難以供應。
集結在這裏的義和團群眾有兩萬以上了,每天還源源不斷地增加著。但是,真正適合作戰培養的年輕人不足五千,很多其實是難民。可是,他們在這裏以後,需要坦克團統一來管理和負責,糧食很緊張,聯軍的搶劫使這裏非常貧困了,大戶人家的逃亡和堅壁清野,本來就有的青黃不接問題,更加嚴重,幸好,在訓練之餘,政委組織士兵到附近莊稼田裏收割小麥,想方設法地脫粒。人多跟不上,士兵們就吃煮麥粒。看著群眾和新軍官兵吃得很好,坦克團的官兵卻一個個皺緊了眉頭,他們對這樣的生活缺乏心理準備。原來的軍營生活實在是太好了。不過,現在還有什麼辦法呢?咬牙就是了。
聯軍沒有大規模的進攻,但是,派出了一些小部隊進行試探和騷擾。他們顯然從敗逃的官兵那裏知道了城市北部出現了一些奇怪的,很強大的中國部隊,會跑的怪獸,會開炮的汽車等等叫法讓聯軍設在北京紫禁城裏的占領委員會大員們膽戰心驚,暈頭轉向。
坦克團很謹慎地轉移駐紮地,遠離京城,使敵人的試探效果很有限,兩軍也發生過多次交鋒,栗雲龍相當重視這一點兒。在附近的溝壑和樹林間埋伏了坦克和少數的步兵,加上群眾的耳目,多次成功地阻攔和殲滅了敵人,四次接觸戰中,新繳獲了一百多支洋槍。盡管油料珍貴,不敢輕易使用,栗雲龍還是將它們用於追擊敵人的騎兵。
又過六天以後,步兵新軍實行第二輪擴軍,在原來的基礎上,將一個團分成兩個建製,再增加新的群眾。這樣,就建立了四個團,其中一團和新一團編製成第一師,另外兩個團組建第二師。兵力也達到了七千多人。
以訓練的水平而論,他們連現代的民兵也不如,可是,對八國聯軍的刻骨仇恨,對國家的真摯熱愛,對坦克團天降神兵的狂熱盲目崇拜,使他們的士氣極為高漲。官兵們不斷地向團部向栗雲龍趙政委等請示,要求坦克團帶領他們去打擊正在肆虐禍害的八國聯軍。
這支部隊,已經初具規模。栗雲龍等人看著意氣風發的官兵,十分激動。他想到了現代影視裏,特別是南方香港黃飛鴻等影片中將義和團作為暴徒來看待,現代網絡也不斷有些鳥人詆毀他們。就非常地憤慨。這些百姓都是真正的良民。是國家的脊梁。
“首長,我們打洋鬼子吧!為什麼還不打呀?我們的坦,坦克,一定能把洋人都殺光的!”在訓練之餘,一些官兵包圍了栗雲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