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奉韓條約》也稱為《滿韓條約》就多了一個附件,韓國要密切改善對清帝國的關係,作為善意和鼓勵,滿洲新軍贈送武器裝備若幹。
條約的簽定,在國際上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主要是日本,英國,俄羅斯。
日本方麵的媒體,《朝日新聞》和《讀賣新聞》等主流的雜誌社論都連篇累牘地介紹了《奉韓條約》的內容,因為這個條約是公開的,即便是秘約,日本人也可以從韓國的膿包皇帝手裏弄來完整的一套文件,甚至是原版的。
日本媒體除了報道,就是尖刻地評論,它們從各個角度剖析了該條約對東亞形勢的影響,嚴厲地警告韓國人,滿洲新軍是韓國的最大敵人,因為這個條約已經殘酷得壓榨了韓國,使它的元氣大喪,以韓國的財政收入能力,即便財政盈餘都做不到,又怎麼來償還賠款呢?《朝日新聞》確認。滿洲新軍是想用經濟手段實現去滅亡韓國的野心。《讀賣新聞》從政治上展開的比較充分,認為韓國的獨立王國地位事實上已經土崩瓦解,〈奉韓條約〉的附件要求韓國逐漸加強同滿清的關係,事實上滿清帝國要逐步恢複在朝鮮半島傳統勢力的強烈信號。
與日本媒體強烈的憤慨,徒勞無益地言論攻擊不同的是,英國的輿論比較淡薄,客觀,津津樂道於中國新軍的軍事威力,一些戰略戰術的可圈可點處,對韓軍的表現大失所望。英國盡管遠在萬裏之外,可是,它的勢力範圍已經覆蓋了世界上三千萬平方公裏的宜居人類的地區和其他領地。數十個殖民主義地區星羅棋布這它的世界勢力,它既然是世界頭號的巨無霸,就應該不拉下任何世界性的和國際性的,甚至局部的國際性事件。
香港的英文報紙和獅城新加坡的〈〈星島日報〉〉,也發出了英帝國的政治中樞唐寧街白金漢宮對於朝鮮半島變局的真實信息。它對中國新軍的威力非常驚恐。
俄羅斯無疑是最最關心朝鮮半島局勢的國家之一,僅次於日本。沙皇在彼得堡的冬宮裏默默地忍耐著高位的寂寞,享受著貴族豔婦們激情奉獻,也關注著東方隆隆的炮聲。清俄兩國的談判正在進行中,雙方各抒己見,爭執不下,已經陷入僵局,沙皇最擔心的是,中國新軍突然翻臉,立刻就結束和平休戰,將主力精銳都投入到俄羅斯的遠東地區,再一次大規模地入侵。那時,俄羅斯的處境將非常尷尬,沙皇認定,俄羅斯軍隊暫時還不是中國新軍這些東亞病夫的對手,一旦開戰,遠東地區必將不複為俄羅斯所有,或者,俄羅斯要保存土地,就得在政治上妥協,在經濟上付出慘重的代價,這些,都是年輕而性格堅毅的他所不願意看到的。
和日本一樣,他希望中國新軍和韓國軍隊打得頭破血流,兩敗俱傷,因為兩者的強弱判若雲泥,沙皇的希望隻有三成,可是,戰爭非常迅速地就結束了,還是他最不願意看到的中國新軍大勝的局麵。
“這些卑鄙的東亞病夫!野蠻人!不信奉上帝的罪犯!”
這樣在宮殿裏通過語言的激烈表示從而實現內心平衡,基本上成為飯前的慣例時,他的德國娶來的美麗皇後不得不提醒他注意措詞,於是,他修改道:“這些壞蛋,交了好運的強盜,東亞狂夫。”
為了對付東亞狂夫的勢力進一步擴張,俄羅斯沙皇不得不改弦更張,另外尋求出路,他不是一個容易妥協的人,盡管他知道,對付中國新軍的可能性已經微乎其微了,祖先的獸性在他的身上泛濫,那個偉大的彼得大帝,魁梧的身材,強悍的氣質,為了勝利勇往直前。終十數年之力,將強得多的仇敵瑞典幹倒的故事深深地激勵著危機中的俄國帝王。他的思維觸角象章魚一樣四麵八方地延伸著,想要尋找更可靠的支援。
俄軍不是勝利的保證,就是全國動員也一樣,武器裝備大量散失的俄軍,如果再武裝一百萬大軍的,恐怕得有一半人使用鋤頭和鐮刀。假如法國人不赤胳膊光屁股上陣,大量貸款輸血,勉勵盡到盟友義務的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