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天早晨,海風依然故我,獵獵地脈動,海浪洶湧澎湃,跌蕩起伏,金色的海浪拍打著金色的海灘,起起落落的礁石時而裸露,時而沉淪,被撞擊得飛花濺玉,卻堅忍不拔。
一架架中國戰機在天空飛翔,繚繞著全島,偵察著大火之後的慘烈景象。而觸目驚心的是,島嶼上一片黑暗的灰燼色,隨著地形地勢的婉轉,舒緩與緊張,千奇百怪的景觀,都濃縮成單純而激烈的墨紫。
從西部海岸登陸的中國軍隊,小心翼翼地觀察著攀登被烈火耕耘,更加堅韌的岩石,泥土,健步走過,輕煙與灰燼齊飛,寂寞共淒涼繚繞,焦黑色與焦黑味道,苦苦地糾纏著人們。
中國士兵沒有驕傲,火場上的情景曆曆在目,而被燒焦了的日本軍隊的屍體,烤化變形了的武器,都呈現可怕的猙獰之形。
好幾個山坡上爆炸出了一道道的裂縫,還有洞穴,被掀起的泥土敞開了一個個巨大深邃的坑道。已經大半坍塌。有擴散爆炸的痕跡,大片的彈片,往內裏觀察,才發現,沒有日軍官兵的任何痕跡了。
素有經驗的炮兵軍官來了以後,才解開迷底:“大火和高溫,從孔道的縫隙進入,有的地方則是竄進日軍的坑道通口,引發了大爆炸,凡是掀起的洞穴,都是日軍的彈藥庫。”
好幾個陣地上,也發現了日軍的行蹤,從被燒結了的泥土通道走下去,發現有不少日軍士兵,盡管身體還是好好的,卻呈現出各種各樣的姿態,臉色鐵青,麵目扭曲痛苦,估計是被大火在瞬間消耗了洞穴坑道內的空氣,將其窒息而死的。
中國步兵和朝鮮軍,在大火之後,發動了全島嶼的搜索,終於在幾個地方,發現了還殘存的日軍,因為坑道的曲折複雜,至少十幾處的日軍在坑道中得以幸免,但是,他們已經很難算是正常人了。
身上倒還背著槍,沒有受傷。可是,一個個都動作遲疑,目光癡迷,中了神經性毒氣彈的重創。其實,在戰鬥的幾天來,島嶼上沒有丟過多少毒氣彈。
中國軍隊上前,將之俘虜,而日軍官兵未做任何抵抗,就繳納槍支彈藥,舉手做了俘虜,日軍的殘餘官兵,已經被大火燒得神經失常,崩潰了。
後來,從日軍戰俘的口中,從實地考察中證實,日軍在島嶼上,確實有一個師團兩萬餘人的兵力,還有一萬餘人的島嶼上平民。共計四萬三千餘人的人,僅僅在大火中,就有四萬一千多人喪生,能夠支撐到被中國軍隊俘獲的日本人,隻占幸免於難人數的一半。
日軍,凶殘頑固的日本毛利師團,在中國軍隊的一把及時火之下,燒得稀裏糊塗,就全軍覆沒。
這一仗,也是近代史上,以古老的技術進行戰爭最成功最慘烈的戰役,被寫進世界的戰爭史,成為人們警惕和津津樂道的典範。
這一天,一九零五年的二月十號,戰役以奇特的方式罕見地結束了。
十一日,中國軍隊開始在被大火燒得更加堅硬的島嶼上,修築新的機場,營房,將這座烈火中新生的島嶼,建設成為中國軍隊永不沉沒的航空母艦。
自這一天,島嶼的四端,都有了中國新軍的旗幟,被規劃入中國新軍的版圖。栗雲龍等人給其起了新的名字。
五天之內,十萬中國軍隊進入島嶼上臨時的機場,營房。不久,又源源不斷地,浩浩蕩蕩地,渡過了海洋,向日本的九州島進發。
踩著日軍被燒焦了屍體,中國軍隊義無反顧。天上,是轟轟隆隆的飛機群,從對馬島嶼轉場而來,在這裏稍加休息,然後,就奔赴了九州的戰場,而中國運輸船隊裝載的坦克車輛,野戰大炮,更成為中國軍挺進日軍西南角島嶼的犀利兵鋒。
一號戰役,勝利地,圓滿地成功了。中國軍隊的腳步,已經從日本,朝鮮中分的島嶼和海峽,大大的跨前一步,使二號戰役的計劃得以順利實施。
釜山,中國軍隊在集結,在運輸,在編製。
栗雲龍親自坐鎮,高枕無憂,撤消了海參崴一帶的陸軍編製,降格為一個警備區,其陸軍部隊,大量地被運輸到釜山。朝鮮戰場上得以休整的部隊,彙合編製,淘汰傷殘老弱,增加新的血液。
段大鵬為第一軍,管轄三個師團,每師團人數兩萬,外配一個坦克旅團,一個空軍作戰旅。其他工兵,炮兵部隊攙雜在步兵師團中。總人數七萬五千人,雖然人數減少了,卻更加精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