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京之戰,是一場奇異的戰役,中國軍隊投入的軍事力量非常微弱,不過是三千名雜牌軍隊,三百名騎兵,近二百架的飛機的兩輪轟擊,在一場古老方式的火攻下,日軍的防線從現實到精神迅速崩潰。
撤退的日軍潮流,浩浩蕩蕩三十餘萬,加上驚擾了的東京城市以東所有沿途的日本居民最終彙合成了巨大的脈動,從東京一直向東麵泵去。從高空俯瞰的話,會發現,那些日本的道路,全部被這樣的人們充斥了。因為撤退緊急,拖運困難,所有的日軍重炮都被拋棄,還有許多的重武器,如機槍等,也丟掉了。在居民大量地進入了這團體以後,驚慌失措的情緒越來越濃鬱,很多老弱病殘的哭喊聲,讓日本軍隊的士氣更加沮喪低落。許多官兵甚至開始咒罵,國家為什麼不投降呢?
許多的日本軍隊已經崩潰,由開始的撤退變成了漫無邊際,缺失了編製和組織的潰退,最終,隨著道路的漫長,更成為潰散。許多人將軍裝一脫,拋棄到了路邊,轉眼之間就成為普通的百姓,然後,鑽進了附近的田野。
天皇和政府中央機關在軍隊的保護下,撤退向沿海地帶東南方向的千葉城,因為那裏還有一些正規的軍隊,有一些永久性的工事設置,可以迅速地轉化為戰鬥依據。因為距離一百裏,第二天下午四時才趕到。
還有部分軍隊撤向了正東麵,渡過數條河流,穿越了橋梁,一直向東進發,部分軍隊則沿著河流設置了防禦線,掩護主力軍通過,防範中國軍隊可能的詭詐偷襲。
第三天,天皇和日本的核心政治機構,又從千葉向東轉移,大本營的許多軍官都覺得,千葉距離東京太近,甚至在控製了東京以後,從那裏修築的機場出發的中國空軍將能夠直接威脅千葉地帶,轟炸日軍,這裏的安全性受到了苛刻地質疑。於是,數天後,日本的最高當局,來到了東北地區的土埔,再向東到達了水戶城,這裏成為日本全國大本營的駐紮地,而天皇則被安排到了北部的新地區,從水戶城沿著海岸線東進,先到日立,在百忙之中到磐城,估計到海岸線上容易遭到中國海軍艦隊的襲擊,趕緊向左轉,進入郡山,然後,改乘船隻,順流而下,到了福島。負責保衛天皇的日本政要表示,一旦事情緊急,則向奧羽山脈中的山形城轉進。甚至,他們計劃,在迫不得已的時候,將政治機關遷移到蝦夷,也就是日本的遙遠邊疆地區,少數民族地區,北海道。
不過,道路雖然這樣確定了,卻不是天皇本人的意思,在郡山城剛穩定下來,天皇就召開了緊急會議。
這是撤離東京以來的第一次會議,凡是不在前線的政府官員,陸軍的軍官們,稍上級別的,都被邀請與會,因此,這個會議可以說是一次擴大了的禦前會議。參加者達四百人。
奇怪的會議方式,讓所有的官員都非常好奇,但是,崩潰了的戰局,則讓每一個人的心裏都沉甸甸的,在他們的臉上,天皇讀出了憂鬱,絕望。
天皇更加憂鬱,在他的眼前,許多熟悉的麵孔就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已經消逝了。現在能夠依靠的,是以前默默無聞的末流之輩,陌生的臉龐鐵青色的僵硬表情,給會議描繪了一副悲愴的氛圍。
天皇在大雨中感冒了,因為鼻塞造成的語音變化,使每一個日本官員都感到了心中一陣悸動。這就是偉大的天皇嗎?
許多人忍耐不住,輕聲的哭了起來。
“今天,朕不是來傾聽諸位官員的作戰方案的。”天皇充滿了感慨,竭力作出振奮精神的姿態,還重重地在那張臨時找來的,破舊的桌子上拍了一記。“也不是要聽諸位主官的述職報告,”
會場裏靜得能聽清最細微的響動。
天皇已經上了年紀,可是,麵目一如既往地充滿了英武和睿智的氣質,上位者久了,這種氣場就會產生。
在所有的官員驚奇地抬起了頭,向天皇偷窺的時候,發現,天皇的臉上,一種罕見的絕決。
“朕決定,向中國新軍將領請和!”
“請和?”會場上一片震撼,幾乎所有的眼睛裏都翻起了白色。
“對,請和!”天皇斟酌著詞彙,很滿意於自己的設定。“立刻派遣人員,和中國新軍接觸,談判,爭取和他們達成和解,以挽救日本帝國的命運。”
天皇說完之後,久久地盯著會場,掃視著人群。會場裏死一般靜寂。誰都知道,所謂的請和其真實本質是什麼。
日本要投降了。
迥然不同的天皇態度,讓許多官員頗感震驚,在東京失陷之前,天皇還信誓旦旦地堅守在城市裏,要和中國軍隊血戰到底,現在,僅僅幾天時間,怎麼會一百八十度的大拐彎呢?
其實,大家不知道,東京城就是天皇的底線,隻要日本軍隊能夠堅守住東京,則天皇決定就和中國軍隊周旋下去,這也是許多日本官員,官兵,民眾的心態,島國軍民,富有夜郎精神,表現在民風上是驃悍刁鑽,在政治上是強硬頑固。一種不到黃河不死心的頑固,一直支撐著日本的政治要人,但是,東京之戰的過程實在太蹊蹺,印象太深刻了。區區兩支中國小部隊,加上兩群飛機的轟炸,就將東京搞得一塌糊塗,充分向日本人展示了,中國新軍是多麼強大的軍隊,即使不拿出他們賴以成名和看家的坦克軍團,依然可以取得絕對輕鬆的勝利,根據各方麵的統計,誠實的日本軍隊的戰績讓天皇本人,天皇身邊的軍官和大臣們,都明白了一個道理,中國新軍是不可戰勝的!
東京之戰,日軍戰死者三千二百餘人,戰傷者四千餘人,被俘或者曾經被俘又被中國軍釋放的估計有五千餘人,而他們能夠殲滅的中國軍隊則寥寥無幾,頂多在一千五百人,其中包含擊斃,擊傷,以及可能的擊斃和擊傷。兩軍對戰的條件是,中國軍兩部,總數三千五百人,沒有飛機,坦克,重炮,朝鮮軍約一千,日本新軍約四百,日軍是兩個警備軍區的得力部隊,凡是參戰的軍隊單位都算的話,有警備師團五個,坦克部隊兩個,飛機中隊一個,重炮部隊三個,正規軍部隊一個旅團,兵力為中國聯軍的十數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