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前言:本書的由來(1 / 2)

過去對我來說幾乎無用,我也很少去想它。然而,在這裏,我要簡短地告訴你,我是如何成為一個心靈導師,以及這本書是如何誕生的。

30歲以前,我一直生活在一種焦慮不安的狀態中,時常伴隨著有自殺傾向的抑鬱。但是現在說起來,我感覺好像在談論我上輩子的事或是別人的生活。

在29歲生日之後不久的一個晚上,我在淩晨醒來時,有一種可怕的感覺。我已經多次有這種感覺了,但這次是感覺最為強烈的一次。夜的寂靜,黑暗房間內家具的模糊輪廓,火車經過傳來的遙遠的鳴笛聲,所有的一切都感覺如此陌生,如此充滿敵意,如此沒意義,讓我深深地厭惡這個世界。然而,最令人厭惡的還是我自己的存在。何苦要繼續生活在悲慘的負擔中?為什麼要繼續這樣掙紮求存?我感覺到想要毀滅自己,讓自己不存在的渴望,遠遠超過本能求生的欲望。

“我無法再忍受我自己了。”那晚,這句話一直不斷地出現在我的腦海中。這時,我突然意識到這種想法真的很奇怪:“我是一個人還是兩個人?如果我不能忍受我自己,那麼肯定有兩個我:‘我’和‘自己’。”或許,我想,其中隻有一個是真實的。

我被這個想法驚呆了,我的大腦完全停止了運轉。我完全有意識,但是思維卻不存在了。然後,我感覺我被吸進了一個能量的旋渦。開始,旋渦轉速緩慢,後來越來越快。我陷入了深深的恐懼之中,我的身體開始顫抖。我聽到了一個來自我胸口的聲音:“不要抗拒。”我感覺自己被吸入了一個空洞之中,這個空洞在我體內而不是在外界。突然,我不再恐懼,任憑自己陷入這個空洞之中。我完全不記得之後發生了什麼事。

我被窗外的鳥叫聲喚醒。之前,我從未聽過這種聲音。我的眼睛仍然是閉著的,然而我看到了一顆鑽石的意象。是的,如果鑽石能發出聲音的話,這就是鑽石發出的聲音。我睜開雙眼,清晨第一縷陽光從窗簾中射了進來。在沒有任何思維的情況下,我感覺,我知道,光的無限性,遠超過我們所理解的。這個從窗簾穿透進來的柔和之光就是愛本身。眼淚濕潤了我的雙眼。我從床上起來並在房間裏四處走動。我認得這個房子,但是我知道我真的從來沒真正地看過它。每件東西都那麼新鮮,那麼質樸,就像它們剛來到這個世界上一樣。我拿起一些東西,一支鉛筆,一個空瓶子,驚歎於它們的美麗和生命力。

那天,我圍著城市走動,對這個地球生命的奇跡充滿驚奇,好像我剛來到這個世界一樣。

在接下來的5個月裏,我生活在一種深深的寧靜和極樂的狀態之中。之後,這種感覺稍稍淡去,或許隻是看起來淡去了,因為它已經成為我本然的狀態了。雖然我的生活起居一切自如,但我明白,這一生中我做過的任何事都不可能對我現在擁有的有所助益了。

當然,我知道自己身上發生了一些具有深刻意義的事情,但是我百思不解。7年後,在我讀過很多靈修書籍並和幾位心靈導師相處過後,我才認識到,每個人都在尋求的東西已經發生在我身上了。我知道,痛苦的極端壓力,迫使我的意識從不幸和恐懼本身的認同中解脫出來,而這種不幸和恐懼最終都是大腦製造出來的。這次解脫肯定是一次徹底的決裂,那個虛假、受苦的小我就像被放了氣的充氣玩具一樣,頓時分崩瓦解。這時留下的就是我的真正本質:那個始終臨在的“我是”,不與任何形式認同的純意識狀態。之後,我學會了進入這種內心的無時間和不朽的領域,也就是我當初體會到的那個像空洞的東西,同時保持著全然的覺知。我安住在這個言語無法形容的極樂和神聖世界中,這使得我早先的經驗與之相比都頓然失色。曾經有很長一段時間,我在這個世界上一無所有——沒有愛情,沒有工作,沒有家,沒有所謂的身份認同。然而我卻在這種內心強烈歡樂的狀態下,在公園的長凳上幾乎坐了兩年。

但是,即使是最美好的經驗也會來了又走。或許,比任何體驗更為基礎的是那股寧靜的潛流,自從那時起它就從未離開過我。有時,它很強,很明顯,並且其他人也能感覺到。有時,它是在背景之中,像一段遙遠的旋律。後來,常常有人走過來對我說:“我要你所擁有的東西,你能把它給我嗎?或者告訴我怎麼得到它?”我說:“你已經有了,隻是你感覺不到它的存在而已,因為你的思維產生了太多的噪聲。”這個答案後來就變成了你手中的這本書。

在我認識到這一點之前,我又有了外在的身份認同。我已經成了一位心靈導師。

真理在你的體內

這本書代表著我工作的核心,在過去10年,在歐洲和北美,我與一些個人和團體的尋道者一同工作過。我要感謝這群傑出之人的勇氣,和他們去擁抱自己內在轉變的意願,還有他們提出的具有挑戰性的問題,以及願意聆聽答案的態度。沒有他們的幫助,就不會有這本書。他們屬於不斷增長的一個小群體的求道者:他們能打破集體固有的思維模式,這些模式使人類幾個世紀以來都陷於痛苦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