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童年(1 / 2)

記得那是在上世紀七十年代中葉,在一個小縣城的城郊有一條小河。河水並不清澈,甚至有些渾濁。河兩岸長滿了垂柳,河裏則一段段的生著茂盛的蘆葦。就是這條河卻養育了兩岸十幾個村子的人和動物,他還有一個美麗的名字叫小魚河.

“大剛,在家裏不許亂跑,等著奶奶去給你換油條吃。”“我也要去!”說話的是一位五十左右的婦女和一個三四歲的小男孩。小男孩複姓諸葛,長得眉清目秀。一家人就住在小魚河村。父親在村辦的化工廠做生產廠長,五個姑姑嫁了兩個,三姑在家務農,四姑五姑還上學。母親在生產隊務農,爺爺以前是國民黨軍官,解放縣城後被收編進了工廠

,現已離休在家,自己做點小生意。

“好,一起去。”奶奶提著一步兜小麥領著諸葛剛出門向供銷社走去。小魚河村隻有一個炸油條的姓丁,大家都叫他老丁,是一個頭有點禿的老頭,和女兒女婿一起在供銷社旁邊支了個棚子賣早點。

當時經濟剛剛複蘇,農村還是換東西的多,小魚河村生產隊時搞得好,在區裏是數一數二的先進村,光村辦工廠就好幾家,村裏鏈軌車拖拉機幾十輛,村民家裏也很富裕,因此每天早上老丁的生意特別好。

諸葛剛和奶奶到的時候,老丁的攤前已經排了很多人,老丁忙得一個勁的撥拉算盤,後麵還不滿意。“老丁,算賬太慢了吧。”“算快點!”“就是,這麼多人在這等著呢。”老丁一麵陪著笑臉一麵說:“好,好。”

“奶奶,他在算什麼?”諸葛剛一臉疑惑。“算一下咱們的麥子換幾斤油條。”奶奶笑著說。“那怎麼算啊?”諸葛剛問。。一斤八兩麥子換一斤油條,好了別問了,你還小說了你也不懂。”奶奶拉著諸葛剛又向前移動了一個位置。

終於到奶奶了,“七斤六兩。”老丁剛說完正準備打算盤子,“四斤二兩二錢。”一個童稚的聲音喊道。大家都驚訝的看向聲音來處,是諸葛剛。老丁劈裏啪啦的一打,抬起頭“四斤二兩二錢。”無語,驚呆。接下來出現了這樣一幕,一個小孩站在稱前,隻要一過完稱,他就可以準確的說出換多少油條。而此時諸葛剛隻有四歲,還沒有進過學堂,也沒有人教過他什麼。

很快全村人都知道諸葛家出了一個天才,每天早上老丁的生意更忙了,大家很多是來看諸葛剛的。一時間方圓幾十裏傳為佳話。

沒多久諸葛剛的弟弟降生了,取名諸葛均。諸葛剛六歲的時候,時間的年輪進入了八十年代,單幹開始了。父親第一個辭職貸款,辦起了加工廠。諸葛家的日子一天天紅火起來,三姑也出嫁了。記得三姑出嫁那天諸葛剛抱著三姑的腿,哭得稀裏嘩啦,說什麼也不讓三姑上自行車。可三姑還是嫁了。很快父親就成了萬元戶,當時父母親每天晚上都會數大把的錢,爺爺奶奶就勸父親趁著有錢先把貸款還了,可父親不聽,還和爺爺奶奶經常吵架,為這事家裏分家了,諸葛剛跟著爺爺奶奶。弟弟跟著父母,到村東買了一個院住著。

父親的生意越來越好,買了村裏第一輛摩托車,又買了第一台電視。而且買了磚瓦要蓋二層小樓。諸葛剛要上育紅班了,奶奶領著他去學校報的到,可奶奶前腳剛走,他後腳就溜了。此時的他和大部分孩子一樣,去到那麼一個新環境,竟有點害怕和羞澀。隨後奶奶又送了幾次,才真正開始了諸葛剛的學生時代。

從一年級到五年級諸葛剛總是第一,總是擔任班長,它擁有著超強的記憶力和理解能力。隨著年齡的增長,在村裏差不多大的孩子裏他就是孩子王。此時他父親已擁有了千萬身家,正是春風得意。諸葛剛身上的零花錢也是大把大把的,這時的他簡直就是天之驕子。他喜歡上了班裏一個女生叫顧曉紅,是暗戀。總是喜歡偷偷的看人家,放了學會偷偷跟蹤顧曉紅,一直到人家進了家門還要在人門前轉來轉去。星期六星期天吧就一個勁的在顧曉紅房前屋後的轉來轉去。

這是一個星期天早上,諸葛剛如往常一樣又來到顧曉紅門前,突然門開了,曉紅走了出來。“大剛,你怎麼在這?找我有事嗎?”諸葛剛臉紅得不行,結結巴巴地說:“我,我~”我了半天。“你什麼啊你?沒事我走了,我還要去我姥姥家。”顧曉紅說完就走。看著曉紅走遠的身影,大剛歎了口氣,又跟隨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