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箏艦飛行甲板以下有十餘層,進入到第三層,感覺像迷宮一樣,因為到處都是通道、艙室,整個航母內部的通道加起來總長度有數十公裏,可想而知航母內部構造是多麼複雜。
施然並沒有來過安全局總基地,對於即將到達的雲箏號也是帶著一絲的好奇,她以前也沒時間去基地,總是在一些分區接收任務。
“你是在航母上服役的海軍嗎?”施然強打著精神問她。
“是的。”她笑著答道。
“按照你這樣形容,雲箏號真的很大很複雜。”施然說道。
“雲箏艦有3000多個艙室,有1000多人生活在艙室裏麵。在航母內部通行有很多規矩,比如往艦艏位置走,要走左舷,就是靠左側通道,要往艦艉的位置走,要走右舷,就是靠右側通道。上下扶梯時,要遵守先上後下的規則。船員們麵臨的第一階段考核就是不迷路,走進航母記的不是路也不是門,而是門牌號,從門牌號裏就可以解讀出艦員所在的區域和他在甲板的第幾層,準確地找到所處的艙室了。新兵上艦後必須在一個月內完成對所熟悉的艙室路線摸索,一般要求從他自己的生活艙到工作艙必須在十分鍾內找到。”海鷗提醒著施然在雲箏艦上應該注意的事情。
施然不怕迷路,因為她可以掃描整個艦的構造,在海鷗的介紹下,施然才對雲箏艦有一個更深入的了解。
“現在的雲箏艦我記得它的前身是海軍的庫茲涅佐夫元帥級航空母艦次艦瓦良格號對吧!”施然打斷她的話問道。
“沒錯,是1996年安全局花了兩千萬美元從烏克蘭購買過來進行建造改裝的。”海鷗答道。
雲箏艦體積大、功能全、部署周期長,官兵在其中生活,就像一個小社會。艦員們生活條件比在其他艦艇要好得多,有現代化餐廳、超市、郵局、洗衣房、健身房、垃圾處理站。
雲箏艦原始設計是定義為一種大型航空巡洋艦,作為航空母艦的同時也擔負著戰鬥巡洋艦功能。
說到雲箏號的戰鬥巡洋功能,還得從它之前建造時的曆史經曆談起,當時由於蘇聯的軍事指導思想首先否決了核戰爭的能夠贏得戰爭勝利的觀點,核戰爭“不可能成為達到政治戰略目的的手段,所以蘇聯和俄羅斯海軍仍然重視常規武裝力量建設,鑒於蘇聯和俄羅斯航空母艦艦載機數量有限,質量跟不上,且不可能為航空母艦配備像美國航母戰鬥群那樣的護航艦隊,因此,適當增強航母自身的攻擊能力就顯得尤為重要。
盡管以犧牲艦載機的數量來裝備強大的反艦和防空導彈係統與傳統航空母艦的發展趨勢格格不入,但是蘇聯海軍並沒有把航空母艦作為一個主要的進攻反擊力量,而是將航空母艦作為一種輔助力量,將航空母艦的載機能力與巡洋艦的攻擊能力集成在一起,一定程度上不僅增強了航母自身的攻擊能力和防衛能力,也可以減小航空母艦編隊規模。從而用航空母艦掩護導彈巡洋艦和攻擊核潛艇進入還擊來犯航空母艦的攻擊陣位,然後利用蘇海軍具有強大攻擊力量的導彈威懾/擊毀來犯航空母艦。這就是之所以在這種軍事指導思想下建立的蘇聯海軍,即使沒有像西方那樣先進的航空母艦,但是卻能夠與西方航母艦隊相抗衡的條件。
因此它原來安裝有12枚P-700“花崗岩,長程反艦導彈發射係統和諸多武裝。
安全局購入該艦後,在後期的改造工程中拆除了反艦導彈發射裝置,並且改裝以適合其它用途。
艦尾兩側各配置1座1130近防炮,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1座24管幹擾彈發射裝置,1座12管反潛火箭發射裝置;在艦首右側配有1座近防炮;左側配有1座18聯裝紅旗-10防空導彈發射裝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