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已經出發的太空戰機來說,克隆人也好,同盟軍也罷,此刻隻是敵人。搶在敵人布陣之前,丟出更多的機雷,才是航空兵們應該做的。
一架戰機也丟不了多少機雷,標準的遊隼四三型重型戰機也隻有四枚機雷或者兩枚魚雷的掛架,至於將魚雷綁在戰機外麵這種瘋狂做法,在正規海軍軍官出身的鳳輕吟這兒是不可能出現的。可是戰機的數量完全彌補了戰機本身的不足,近百萬戰機同時躍遷進入戰場的場麵,那不得不用非常壯觀來形容。
“還不夠。”在聯邦號的艦橋,魯路無可奈何的聳聳肩。“鳳一舞那邊無法對我們提供精確炮火支援。”
從雷達反饋回來的信息,這裏的敵人接近四萬。雖然遠遠不及聯邦海軍的數量,可同盟軍選擇的戰場太過空曠了。這裏既沒有星門,也不是星球附近。距離這裏最近的星球,還遠在數萬天文距離之外。他們有足夠的空間規避機雷的覆蓋攻擊。
克隆人麵對戰爭時的缺點,整個聯邦也沒有誰比魯路和他的特勤艦隊參謀團隊更清楚。習慣於嚴格執行命令,一板一眼的克隆人,並不像是自然人那樣,可以充分的發揮主觀能動性。隻要抓住克隆人的執行慣性,就能讓他們元氣大傷。
然而,宇宙時代的戰爭似乎特別適合克隆人。星艦的武力並不需要人類太多的幹涉。事實上,科技發展到現在,人類本身才是限製機械發揮的唯一理由。不是人類製造不出來更可怕更有效率的殺戮機器,而是人類不需要也不敢製造。
克隆科技也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被各大帝國的政府遮遮掩掩的利用著。所以,所有的知情者都知道,首先扯下各大帝國遮羞布的自由同盟不會有好下場。
隻是在那之前,更多的人想要借此達成各自的目的。
銀河帝國希望借此削弱聯邦軍力,而艾瑪帝國則是希望檢驗科技,總是徘徊在外的克林貢則更多的期望戰爭越多越好。
在各國的旁觀下,聯邦最初希望戰爭快速結束變得不可能。所以,也不能怪聯邦再次調整道德下限。實際上,誰都很清楚,下限這種東西,本來就是不存在的。
戰場上,粒子束與激光齊飛,導彈魚雷鋪天蓋地。以多打少的聯邦海軍靠著更多的主炮,更多的星艦步步緊逼。戰列艦排列鬆散,卻正好最大限度的分布彈道。
鳳輕吟輕輕鬆鬆的指揮著麾下星艦交替掩護,將敵人帶來的傷害降到最低。魯路則帶著自己的參謀團隊,精確的指揮己方的每一門主炮。鳳一舞要做的更簡單,她隻要在戰場上,找出敵人的核心,然後召喚己方的炮擊將其挨個點名。
嚴謹的配合下,敵人的陣型出現了崩潰的跡象。這並不是什麼不可能的奇跡。盡管敵人依舊很多,但是至少在此刻的戰場上,占據絕對優勢的聯邦海軍卻顯得小心謹慎。
正如鳳輕吟所說的那樣,她要的是消滅,而不是突圍。
“進攻,進攻。不要給敵人留下反擊的餘地。”艦隊頻道裏,鳳輕吟略顯興奮的聲音不斷響起。向著敵人發起突擊的戰艦頂著敵人的炮火前進,不時有護盾亮起,這是護盾無力擋住炮擊之後,能量構成的護盾分解的特征。然後,更多的光襲來,戰艦隨後發生爆炸。
魯路並沒有空閑的時間,第二梯隊不僅僅是突擊的第二梯隊,更是壓製敵人火炮的主要力量。雙方的電子戰船將所有的通訊頻道填充滿了無序的幹擾,完全沒有電子戰對抗經驗的地方艦隊所屬星艦表現得狼狽不堪。他們甚至沒有機會打開武器鏈接,主炮得不到充分的數據協調彌補,隻能盲目的對著大概的區域射擊。
“第三梯隊,準備接替。後勤加快補給速度。”輕鬆愉快的渡過最初的兩個小時之後,鳳輕吟決定降低攻擊強度。之前同盟軍的戰列艦數字的確在飛快的減少,隻是聯邦海軍這邊也同樣不好受。如果不能破壞掉陣型,那戰鬥雙方就會按照比例的損失兵力。
這也是為什麼在東部戰鬥最初,聯邦海軍毫無還手之力的理由。麵對數十萬的敵軍圍攻,常規編製的艦隊根本沒有還手的力量。如果敵人在戰術上更主動一點,那全軍覆沒也是理所當然的。聯邦海軍能堅持三個月,已經打了許多軍事學家的耳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