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風在耳邊呼嘯,喜歡機車的感覺,正如同端木一輝的心性,心頭想起了他最喜歡的歌詞,不禁隨風輕吟。
不過正當他來到babyface的門口時,心跳驟然停跳了一拍。
“嗯!?”一輝修煉體術能達到武皇之境,又有異能在身,感知要比普通人不知強大多少倍,這不安的感覺隻在刹那,卻明確的能感受到。
武道修行之人,練體魄而輕神魂,照理神魂感知不會那麼強烈,隻是他一有異能在身,二則是練的武經與尋常武經有本質區別,他練的武經是《九典》!
上古傳承,《九訣九典》!
九訣講的是道術:風、雲、雷、霧、金、木、水、火、土,共九訣。其中金木水火土,其數有五,並往來乎天地這間,而不窮者也,故謂之行,乃五行之數,其相生相克,天理循環,合乎道!至尊之數理乃九,創《九訣》之人,以“風雲雷霧”補五行之不足,成就九訣。風無形無相、雲無定無常、雷滅跡萬物、霧迷惑天地,此九訣,乃至真道術,傳說九訣全部修成,能達無法無天之境,以己為天地洪爐!甚至有可能去挑戰飄渺中傳說中的天道!
九典修的是武術:臨、兵、鬥、者、皆、陣、列、在、前,共九典。
臨典,練的是身心穩定,臨事不動容,保持不動不惑的意誌,這是體魄的修煉,不動不惑之意誌,練至大成者,修得不動明王身!修的是掃除障難,並不為動搖之意誌,這就高於所有其他的武道了,武道之艱辛比之道修更加艱難,更需要不可動搖的不動意誌,而九典的基礎第一典就是臨典其修成後武道之心堅定,意誌為根,絕不動搖,這就是最深厚的根子。
兵典,練的是體內蘊藏的能量,表示返老還童的生命力,行動的快速如風。能使壽命延長及精力恢複,修得正果能成忿怒明王身。忿怒乃人之強大動力,修武者不像道修者那般要守一顆道心。此怒非憤怒之庸,夫專諸之刺王僚也,彗星襲月!聶政之刺韓傀也,白虹貫日!要離之刺慶忌也,蒼鷹擊於殿上,若士必怒,伏屍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縞素,武者要的就是這敢刺天下之主的強大怒氣,此為兵典。
鬥典,修的是心靈與宇宙的共鳴,不但要勇猛果敢,還要在遭遇困難的時候,湧出強烈的鬥誌,能修得金剛薩朵如來身。最有名的例子就是傳說中的“鬥戰聖佛”和“鬥神太子”!
者典,修的是自由,既能支配自己的軀體,也可以支配別人的軀體。它是善於借鑒利用環境,操控萬物的靈力,能成智慧如來身!
皆典,是我們俗稱的第六感——直覺。隨心所欲地操控他人之心,能成眾生如來身。
陣典,修的是奇門遁甲,聽靈界之聲,集中敬愛之力,能修成慈悲如來身。
列典修心,武道之心惟堅,堅決裂開阻礙自己修煉的障礙。自我完成,達致救護他人之力,能修成巨目金剛身。
在典,修的是體魄對元素的控製,淩空飛行,於空中翱翔,能成自在如來身。
前典,意味著光明超人的境界,入超人之境界,至此進入涅磐大日如來神,不死不滅,成就武神!
九典不像九訣,九訣修道,可分而學之,即使是掌控九訣之一,修至極限,也能成就無限,九典循序漸進,一步一步修出法身,最後九身合一、成就武神,以肉身破碎虛空!洪門之中,修九典者不少,前麵七典從前人手中傳下,一直是洪門至典,分堂堂主和從小秘密培養的內堂弟子可修習之。而《在典》,需得洪門總扛霸子和諸位長老指定才能休息,前七典,可修武聖之境,而即使是武聖,也沒有飛行的能力,憑借強大的體魄滑行倒是能做到,但是飛行,一直都是道術的專有。而《九典》的第八典——《在典》,自在如來身一成,內勁能化成無形之羽翼,使武者也能飛行!至於第九典,洪門並沒有,《前典》能修成涅磐之身,如同道者金丹破化元嬰,神魂強大的實質,可奪舍轉身、神魂不滅、即能不死!修成《前典》,就是武道的傳說之境——武神,見真神而不壞,無需轉生,不死不滅!比之道術之神魂奪舍更要恐怖萬分。不過那修武神的武經,湮沒在曆史長河之中,至今未有現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