淺談企業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工作
探討與實踐
作者:高建平
近幾年,隨著市場經濟的快速發展,企業生產規模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設備在更新、技術在提升,對操作人員的綜合素質也就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部分企業對安全生產的投入存在認識的偏差,尤其是對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工作存在明顯的不對稱、不平衡發展的問題。企業對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也隻停留在自己企業的師傅帶徒弟的老觀念上,由於培訓不到位導致生產安全事故時有發生。因此,加強對特種作業人員安全知識普及教育和操作技能的培訓在安全生產管理中顯得尤為重要。
為加強對企業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防止和減少生產安全事故,國家出台了《特種作業人員管理規定》。《規定》對企業特種作業人員的考核、發證、從業和監督管理等方麵,都提出了明確而嚴格的要求。譬如要求企業特種作業人員必須經主管部門考核合格,取得企業特種作業人員操作資格證書,方可上崗從事相應作業;每年應參加不少於24 小時的年度安全教育培訓或繼續教育;對於首次取得資格證書的人員,用人單位應當在其上崗前安排不少於3個月的實習操作等。
針對目前此種情況,如何保證在生產過程中不發生事故,使特種作業人員按照操作規程,掌握本工種的技能,杜絕事故;如何使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考核工作上一新台階,真正達到預期的目標及實現預期的效果,現提出幾點粗淺看法:
一、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特種作業人員自身的原因
根據對安全生產傷亡事故的原因分析,90%以上的安全事故是由於人的不安全行為所致,在企業工地安全生產事故中受傷或死亡的,半數以上是農民工。大部分農民工未經過職業技能培訓,缺少應有基本技能,給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帶來隱患。職業病造成的經濟損失、傷亡事故的發生,又不可避免地影響到企業運行和社會生活。從當前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工作的現狀來看,特種作業人員培訓工作主要存在從事特種作業人員的文化層次普遍偏低,且沒有經過正規專業學習,掌握本工種專業的基礎理論,專業知識不夠,在操作時達不到規範操作,甚至部分民工沒有專業知識直接從事特種作業,就是靠冒險、蠻幹等問題。
(二)企業對特種作業人員安全培訓的重視程度不夠
特種作業人員作為安全生產事故的高發人群,雖然對特種作業人員培訓的必要性、重要性逐漸得到大部分企業的認同,但卻也有不少企業在這方麵認識不足,投入不夠。如出現一個特種崗位隻有一人持證,以應付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其餘均無證上崗。企業不重視特種作業人員複審工作,沒有定期複審。企業認為對新進場工人進行的“三級安全教育”已包括了對特種作業人員的培訓,再組織特種崗位個人參加特種作業培訓是重複培訓,存在抵觸情緒。企業的特種作業人員流動性大,人員的不穩定性,使企業對在職操作人員的培訓存在顧慮,導致企業不願在每個崗位上加強對工人持證上崗培訓。企業本身盲目降低生產成本,不願增加安全生產的投入。
(三)部分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機構基礎管理工作薄弱
建立一個高效的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機構對提升操作人員的整體素質、降低事故的發生率有著非常重要的意義。當前,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機構基礎管理工作上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麵的不足:一是體檢把關不嚴。有些職工特種作業培訓前未根據作業條件對身體項目進行逐一檢查,隻是到醫療機構蓋個章,甚至有個別的培訓機構隻要有企業單位證明即可,造成部分特種作業人員患有某種“禁忌症”沒能通過體檢篩選出,卻從事特種作業。二是文化程度把關不嚴。有許多地方的培訓機構對文化程度一欄不夠重視,未達到實際文化水平的也參與培訓。造成許多參加培訓人員對培訓理論無法消化、理解,影響培訓效果,給安全生產留下隱患。三是考勤考核把關不嚴。部分培訓機構對參加培訓的人員沒設考勤製度,考核也沒有嚴格按照國家對特種作業人員培訓考核的標準進行組織,甚至有些培訓機構隻要交費、交照片就發操作證。四是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檔案建立不及時。建立特種作業人員培訓檔案是每個作業人員是否參加培訓的一個真實的依據。檔案未能如實完整建立,對加強特種作業人員的管理工作帶來一定的困難,監管部門對各單位參加培訓的數據無法更直觀、及時掌握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