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工作更到位 互利促共贏(1 / 2)

工作更到位 互利促共贏

海西就業

作者:周平

改革開放以來,隨著沿海經濟的高速發展,福建省山海地區的經濟差異不斷擴大,山區和沿海經濟發展的不平衡,決定了福建省即是勞動力輸入的主要省份,又有大量山區勞動力需要外出就業。山海勞務協作工作正是為解決這一矛盾發展起來的。從1989年開始,福建省勞動保障部門就積極動員、組織山區城鄉勞動力到本省沿海發達地區就業。省委六屆九次全會做出加快山區發展戰略後,山海勞務協作工作更是得到了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的重視。龍岩市把勞務輸出與當地脫貧致富和社會經濟發展結合起來;南平市把勞務輸出列為為民辦實事項目之一;上杭、仙遊、寧化、長汀等許多縣都把勞務輸出作為當地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製定長期規劃,列入考核目標。勞務輸出的成效,不僅使政府和有關部門更加重視山海勞務協作工作,也使得“要致富,做勞務”的觀點開始深入人心。山區農村剩餘勞動力從需要政府動員做思想工作才肯外出打工,已經轉變為自覺自發外出尋找就業機會。不完全統計,目前全省人社部門年組織山海勞務輸出3萬多人。經過多年的勞務協作,上杭、武平、永定、長汀、周寧、清流、寧化、建甌、邵武等縣市與沿海石獅、晉江、同安、薌城等沿海市區結成了相對穩定的勞務協作對子;不少技工學校、就業訓練中心也與沿海企業掛上了鉤,能夠直接為企業培訓和輸送技術工人。農村剩餘勞動力外出務工,有力地推動了山區經濟的發展。

但形勢隨著時代不斷變化。由於各地經濟加速發展,國家惠農利農政策的出台實施以及產業升級轉型,促使勞動力資源呈現多極化流動的趨勢,客觀上導致每年入閩務工的外省勞動力數量逐年減少,福建省山區到沿海及其他省份轉移就業的農村勞動力也逐年減少;同時,企業對勞動者的技能素質也開始提出越來越高的要求,對技術工種和熟練工的需求越來越迫切。因此,近年來,福建省“企業用工難”與“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兩難”問題日益突顯。我們要充分認識到經濟發展所帶來就業方式的轉變,同時也要意識到當前福建省勞動者素質不高、技能不強,不能適應產業升級發展需要的這一客觀事實。麵對新形勢新需求新問題, 我們要按照黨的“十八大”提出的“采取對口支援等多種形式”的要求,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製定的山海協作戰略,積極順應經濟社會發展的客觀要求,提高認識,轉變觀念,在鞏固現有工作的基礎上,積極探索發展新型山海勞務協作。在方式方法上要有新的突破與創新,注重實現“三大轉變”,滿足“四個需求”,即區域勞務協作由無序型向有序型轉變;由個體型向整體型轉變;由體力型向技能型轉變。滿足農民增收需求,滿足山區發展的需求,滿足沿海企業用工需求,滿足全省經濟均衡發展的需求。在具體工作中做到“五個更好”:

一是對口銜接更緊密。要消除山區勞動力難挖掘沒人外出務工的觀念;消除臨時短期的觀念;消除低層次、單打一、隻搞勞務缺乏統籌戰略的觀念。建立健全政府統一領導,人社部門牽頭負責,有關部門密切配合,全社會齊抓共管的勞務輸出工作機製,努力推動政府與政府之間、經辦機構之間、校企之間三掛鉤。建立政府層麵的更高層次的協作機製,如建立山海產業協作機製,設立專門的機構推動產業的協調與合作,讓山區規模性的承接沿海地區的產業轉移,實現山區、沿海雙贏。山區在進行項目引進和主導產業選擇時不僅要考慮經濟效益,更要以生態效益為前提條件。同時鼓勵參照“石獅-政和”模式,通過以政府名義,簽訂山海勞務協作全麵協議,建立基地,定期走訪,信息互通,有規模、高質量的輸送勞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