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在時間中鑄就傳奇(1 / 2)

在時間中鑄就傳奇

耍大牌

作者:高山

1755年,年輕的製表師讓·馬克·瓦什隆(Jean-MarcVacheron)在日內瓦成立了一個鍾表工作室。

彼時,懷揣對鍾表製造的熱愛,他希望能夠製作出一款款質量上乘的鍾表。260年後的今天,最初的工作室早已發展成一個龐大的企業,並依然在生產著品質卓越的手表。而由這個企業所生產的每一塊手表,都擁有一個舉世矚目的名字——江詩丹頓。

如同其他許多著名手表品牌一樣,江詩丹頓的發展,得益於日內瓦得天獨厚的大環境。

瑞士的鍾表業起步較早,16世紀中葉的日內瓦,鍾表業出現。隨後,製表業很快風靡日內瓦,成為一門新興的、獨立的手藝。到16世紀末,日內瓦製表業就以其質量聞名。隨著行業規模的擴大,日內瓦製表藝人決定組織並規範他們的行業,於是在1601年,他們創建了日內瓦製表協會,這也是世界首家鍾表行業協會。到了18世紀初期,日內瓦優秀的鍾表匠人才輩出。

盡管如此,整個工業的環境卻依然閉塞,對於那些想要學習鍾表製造業的人設置了重重障礙。幸運的是,隨著“啟蒙時代”的來臨,日內瓦鍾表業發生了劇烈且根本的變革。1745年,同業協會將本是封閉的鍾表製造業對公眾開放,甚至給予新移民入行的機會。

在這樣的曆史大潮中,被後世譽為貴族的藝術品的江詩丹頓應運而生。在這個品牌輝煌的背後,有三個人的名字閃閃發亮,後人將他們並稱為江詩丹頓的曆史三巨頭。

最初的閣樓工匠

第一位,當仁不讓的是江詩丹頓創始人——讓·馬克·瓦什隆。正是他,成立了世界上第一所表廠,而這個製表廠正是江詩丹頓的前身。

1731年,瓦什隆在日內瓦出生,他是家中的第五個兒子,其父親是新移民,他則是日內瓦的第二代移民,也就是人們口中的“土生兒”(生於日內瓦的外國兒童)。

在繁榮的製表行業大環境的熏染下,瓦什隆從小的心願就是成為一位出色的鍾表製造師。但是按照1745年前日內瓦鍾表行業的規定,移民不能學習鍾表製作。或許是上天對他格外垂青,又或許是時代需要創造一個傳世品牌,在1745年同業協會修改行規時,取消了對移民的限製,於是像瓦什隆這樣的外來移民獲得了學習製表的機會。

那時候,要成為一個能獨當一麵的鍾表製造大師,鍾表學徒一般必須花五年時間“拜師學藝”,然後再實習三年,在這個過程中,鍾表學徒必須製造並交出自己的作品。如果作品受到同行業的讚許,就可以成為製表師,然後可以收一兩個學徒,這也意味著他可以從事鍾表製造事業。在一步一步的學習當中,瓦什隆逐漸領悟、掌握著製表的精髓。

在瓦什隆入行學習的第十年,也就是1755年,他成為了合格的鍾表製造師,於是在這一年,他在日內瓦成立了自己的閣樓鍾表工作室(cabinotierworkshop)。這個工作室的第一隻成品據說是一隻銀製懷表,具有琺琅燒製的羅馬和阿拉伯數字麵盤。

由於瓦什隆不斷鑽研製表技術,他很快成為一位非常受推崇的鍾表匠,那時人們都稱呼他為“閣樓工匠”。瓦什隆除了傳授超卓的製表工藝外,還培養出很多鍾表行業的新人,把他對追求完美藝術的那份鍥而不舍的精神傳授給弟子們。

然而,當人們以為上天總是格外垂青這位鍾表匠時,他的工廠卻不得不麵臨一些挑戰,這個挑戰正是時代大潮所帶來的。18世紀,整個歐洲大地正在經曆著動蕩,尤其在法國大革命期間(1789-1799年),這間工作室流失了不少有錢的法國貴族客戶,其經營日益困難,但瓦什隆和他的兒子依然努力經營著,直到1803年讓·馬克·瓦什隆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