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從結構語義學角度看《環形使者》(1 / 3)

從結構語義學角度看《環形使者》

影視評論

作者:喬英斐

[摘要] 運用格雷馬斯的結構語義學的行動元理論對《環形使者》進行分析,可以看出《環形使者》雖然以時光旅行吸引觀眾眼球,但該影片內在卻傳達了關於“愛”的深層含義,表現了積極向上的主題。

[關鍵詞] 行動元 電影 愛

《環形使者》是萊恩·約翰遜自編自導的一部電影,它以存在時間旅行的未來社會為背景,講述了一名環形殺手的故事。這部電影自上映以來在網上引起了激烈的討論,多數人都在爭論關於時間邏輯的問題。一方麵,時間邏輯的問題是無法討論清楚的;另一方麵,這也不是一部科普片,也許像這種科幻電影都會或多或少地起到傳達一定科普知識的客觀效果,但這並不是最重要的,一部電影最大的價值在於它傳達的意義,它給觀眾帶來的心靈啟示。本文將以格雷馬斯的行動元理論為主,從結構語義學的角度來分析《環形使者》,以揭示其深層意義。行動元理論是格雷馬斯在《結構語義學》中提出的重要理論,他以普洛普的俄國童話行動元名單和蘇裏奧的戲劇行動元名單為基礎,結合語言學的二元對立觀念,總結出三對行動元範疇:主體/客體、發送者/接受者、輔助者/反對者,形成了行動元模型[2][P257]。

這個模型就是我們用來解構《環形使者》的框架。

一、主體/客體

主體/客體這對行動元範疇是行動元模型中最基本最重要的一組關係,它們構成了情節發展的基本框架。 [1-P148]主體和客體之間的關係賦值是“欲望”,“欲望”表征為“追求”, [2-P251-252]即主體對客體的追求構成了情節的基本框架。《環形使者》講的是喬的故事,喬在電影中有兩個角色,一個是年輕的喬(小喬),一個是年老的喬(老喬),但是電影集中於2044年講述喬的故事,也就是說小喬扮演了這個故事的主角,即主體行動元。老喬和小喬有不一樣的追求,由於時光旅行的存在,老喬來到了小喬的時代,並在其中扮演了其他行動元角色。但不應忽略的是,實際上他們本是一體的,是同一個人的不同年齡段,他們在追求客體上有時存在著精神上的一致,這將會在客體分析中涉及到。

至於客體到底是什麼,就要分析主體的欲望是什麼,主體追求的是什麼。故事開始交待了背景:喬選擇了環形殺手的職業,環形殺手必須在退休之前殺掉未來的自己,否則就會像塞思那樣下場悲慘,殺掉自己以後就可以肆意享樂剩下的30年。故事真正開始是老喬從小喬的槍口下逃跑,然後電影用了大部分來講述老喬逃跑以後,小喬奮盡全力去挽回被破壞了的生活。整部電影向我們展示的客體似乎都是那30年的享樂生活,那是小喬想要的,也是他奮力保護的。但是故事結尾小喬卻選擇了自殺,放棄了他一直追求的生活。實際上這並不是一個突然的轉折,從電影細節入手進行分析,就會發現30年的享樂生活並不是真正的客體,這隻是個虛假的表象,其實主體真正追求的客體是愛,他的內心充滿了對愛的渴望。從小喬和希德在地道中的對話可知,在小喬童年時,母親無奈將其賣掉,童年的小喬因此缺失了母愛。小喬從買主那裏逃出來後無數次想象殺掉那些毀掉他和母親的生活的人,可見這段經曆也給他留下了無法保護母親的缺憾。正是由於這份缺憾,所以小喬接受了亞伯的槍,做了一名環形殺手。如小喬對希德說的“世界上有這樣一種人,他們想好了怎麼做才能保護好他們的所有、他們的所得,要做就做這樣的人”。小喬在童年的時候沒能保護好自己的母親,環形殺手的職業是彌補這種缺憾的一個替代品。做環形殺手換來的30年享樂生活是小喬現在唯一能夠擁有的,他隻要毫不猶豫地打死未來的自己就可以保護好這30年的享樂生活。但是,替代品終歸是替代品,小喬內心對愛的渴望是無法用這些來填補的。在小喬還是一名環形殺手的時候就有兩個細節能夠體現出他內心的缺憾。一個是小喬開車差點撞到一個孩子,電影給了小喬和孩子一個很長的特寫鏡頭,這裏要表現的是小喬仿佛從孩子身上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那個缺失母愛的孩子。另一個是朋友塞思被殺以後,小喬去妓女那裏,流著淚說已經不記得母親的樣子,隻記得母親是那樣地撫摸自己的頭發。另外前麵提到小喬和老喬在追求上有著精神上的一致性,這種一致性就是對愛的渴望。老喬回到過去追殺喚雨師的原因是給了自己真愛的那個人被喚雨師殺了,他再一次像童年時一樣沒能保護好那份愛,因此老喬追求的也是愛。所以故事結尾小喬的自殺並不是突然的轉折,自殺使他彌補了內心的缺憾,得以保護他內心一直渴望的愛,不過這種愛已經升華成了一種更大的愛而已。小喬在自殺前有一段內心獨白:“我看見一位母親為了兒子而死,一個男人為了妻子而殺人,一個男孩憤怒而孤獨,我看見在他麵前展開的是一條邪惡之路,這條路形成一個環,循環往複,我改變了它。”為了保護內心渴望的愛,老去的喬走上了邪惡之路殺掉希德的母親,導致希德也如他一樣走上邪惡之路殺掉了老喬的妻子,因成了果,果又成了因,循環往複的邪惡之路毀掉了希德要保護的母愛(希德與小喬在地道中對話時說過“我不會讓薩拉被殺的”),也毀掉了喬要保護的愛,所以小喬選擇自殺結束這條邪惡之路,最後保護了希德的母愛,其實也是保護了小喬內心一直要追求的愛。電影最後給了小喬的額頭一個特寫,又給了希德的側臉一個特寫,寓意希德其實就是小喬的重生,小喬在希德身上彌補了當年沒能保護母親的缺憾,給了希德一個自己一直渴望的成長環境,一個有愛的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