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活著,不隻是活著(1 / 1)

活著,不隻是活著

思想討論

作者:周成洋

人生,擁有很多答案。把人生活出味道來,不做安靜的名詞,要做活躍的動詞,既要現在時,也要將來時。

活著,是一個名詞,因為活著就隻是活著,不為其他。活著是人類的本能,是對一種存在形式的描述。我們都活著,能夠使用一些手段表達我們的想法,但也僅此而已,沒有更深的意義。活著,隻是證明你與死物不同,也說明你與大多活物雷同,這般的同與不同也道出了我們的不凡和平凡。

活著,也是一個動詞,被賦予了深刻的含義,向死而生的勇敢與挑戰,我們創造了數不勝數的奇跡。我們的曆史和文明,我們的偉大和驕傲,就是一個又一個為了活得更好的人,一步一步走出來的。活著,意味著不同,為什麼是我們活著,我們還應當找到自己的使命,對自己負責。

既然我們活著,我們總是要做點什麼的,既要活在當下,也要活出未來。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我們未必是士大夫,但我們還是應該懷有抱負。為什麼是我們活著?冥冥中有一種感召,讓我們去找到真正的那個自己。我想,活著應該是一場追逐,如果生來便是不食人間煙火超凡脫俗的仙人,不能嚐嚐人間滋味,豈不乏味?

或者說為了活著,我們總得找些支撐下去的東西,情感自然是可貴的支持,家人朋友的關心,對心中所愛之人的守護,對事業對前途的憧憬,對實現未來理想的渴望,我們的心頭總是有股執念,是我們堅持著的理由,自然也是我們奮鬥的動力。可要是有一天,我們的這股動力消失了,那該怎麼辦?是否真正淪為了單純的向死而生的生,為死而活的活呢?

每個人的人生都是不能一言以蔽之的故事。那麼從我出生直到現在的人生,我是否失去過奮鬥的動力呢?答案是肯定的。一次失敗不會磨滅鬥誌,重複失敗才會懈怠意誌。

中考失利,高考失利,這些挫折並沒有擊垮我。也許你不知道,這些所謂的打擊反倒是堅定了我必然要堅持下去,必然要努力上進的決心。我心中的想法很簡單,不就是一次偶發性的失誤嘛!算不上多大的事情。或許在家長眼裏不是這麼看的,不過人生啊還不就是自己走過來的,改變他們想法的簡單辦法就是拿出更好的成績來。因此,努力,努力,更努力!這才是朝氣蓬勃的青年人發揮力量的正確選擇。

可這並不意味著,你能夠在一次又一次的失敗中頑強的堅持下來。是的,在我對很多事物都存有興趣的時候,我去選擇了它們並且最終放棄,因為我發現它們並不適合我。比如彈鋼琴、練跳舞、學畫畫,哪一個要出彩不是需要花費大量時間去投身其中的?在這上麵我是沒有天賦的,於是果斷放棄了,重新選擇了一個方向未必不能走出大路來。怕就怕在這兒跌倒了,也就在這兒倒下不再起來了。

在考慮個人的價值取向時,我們也不會忘了現實這條彎曲的價值導向。就像賽跑誰先到終點一樣,即使大家都在一條起跑線,你也不能保證有的人都隻用雙腿前進,畢竟沒有規定說這就是這場賽跑的規則,所以你可能會看到有的人騎著自行車,還有的人開著跑車。原則上講,他們並沒有違規,也不能說是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因為這場賽跑本就這樣。沒有規則就是這場賽跑的規則,所以把人生看成一場賽跑的人,多是會感覺很累的,除非你不是用雙腿前進。於是,很多人開始習慣這場“不可能贏”的賽跑,他們找到對方比自己強的理由,奮鬥的動力逐漸減弱,一切都好像理所當然一樣。

不過,人生真的是一場賽跑嗎?終點真的隻是前方嗎?或者說,我們一定要按著既定的軌道奔跑嗎?我們難道就不能往著東南西北任一方向前進嗎?我們難道隻能看到一樣的風景嗎?人生不是一場賽跑。我們可以攀登險峰,也可以馳騁海浪,每個人都可以看到不同的風景。

活著,不隻是活著。人生,擁有很多答案。把人生活出味道來,不做安靜的名詞,要做活躍的動詞,既要現在時,也要將來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