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享受綠草與清泉 草原觀蛙之旅(1 / 2)

享受綠草與清泉 草原觀蛙之旅

生態大觀

作者:張路楊

北方草原的觀蛙之旅

在所有陸生脊椎動物之中,兩棲動物應算是最依賴水的類群。這些蛙鯢類動物生之於水,長之於水,亦繁衍於水中。蛙類不需要喝水,因為他們的皮膚是半透膜結構,可以直接吸收水分,所以水質的好壞就與兩棲動物多樣物種的豐富程度息息相關。受賽罕烏拉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邀請,我已經連續3年在夏季到內蒙古草原中心地帶去體驗一項別樣的動物觀賞活動——北方草原的觀蛙之旅。

觀蛙與觀鳥活動類似又有差別,相似之處在於都需要對觀賞動物有一定程度的了解,不然恐怕難以找到動物的蹤跡;不同之處是在不打擾動物行為的前提下,觀蛙比觀鳥有更近距離的體驗感。第一次在峨眉山參加觀蛙活動,完全不知道該如何參與其中,一位朋友告訴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即可,直到5年後我在內蒙古的草原濕地清冽的溪水中看到腳下大群的花背蟾蜍蝌蚪遊動時,才領會到其中的真諦。

繁殖期裏蛙的繁忙身影

草原的春天在5月上旬開始,這時候大部分的北方蛙類——黑斑蛙、東北雨蛙和北方狹口蛙都逐漸地從冬眠中蘇醒過來,這其中也包括花背蟾蜍。在立夏前後,第一場春雨如期而至,淅淅瀝瀝的小雨播撒在一望無際的草原上,濕潤著一片枯黃的世界。雨後不到一周時間,去冬的枯草就迅速被今年的嫩芽所代替,草原開始處處顯現出綠油油的生機。花背蟾蜍一般會選擇在濕地岸邊的泥洞或石縫深處冬眠,外界濕度與氣壓的變化使它們逐漸恢複了活力。

雖然處於同樣的生境,每種蛙類繁殖的時間和方式都不盡相同,可以使食物等資源被最大化利用,這也是千萬年來物種競爭與進化的結果。花背蟾蜍是草原上最早交配產卵的動物,每年第一場雨剛剛過去,它們就已經完成交配。並非它們願意趕早,完全是因為花背蟾蜍的蝌蚪期太長,登陸幼蛙的體型又太小,越早的繁殖幼蛙就有越多的時間與其他蛙類展開競爭。並不是每種蛙類都完全依靠鳴叫來尋找配偶,事實上站在花背蟾蜍的交配場——一塊一畝地大小的淺水濕地旁,雖然你可能聽不到任何聲音,但花背蟾蜍依然為求偶奮力地暴雨前的雷聲,拉開了北方狹口蛙繁殖的序幕。能夠得以目睹北方狹口蛙繁殖過程的人實在是幸運,因為那場景太過震撼,在幾小時暴雨過後的夜晚,這些胖蛙們從泥洞裏鑽出來,來到丘陵水坑邊,第一隻到來的雄蛙就開始了驚人的鳴叫。北方狹口蛙有一個與自己肚子體積差不大的鳴囔,這樣有兩倍鳴囔體積的共鳴腔發出求偶鳴叫,越來越多的雄蛙會朝著鳴叫的方向趕去,加入這大合唱,並盡力保持同一個節奏。這叫聲洪拚搏。雌性的數量終歸是少得可憐,所以總會看到三四隻年輕豔麗的雄性花背蟾蜍追逐著一隻土黃色的雌性花背蟾蜍,為我駕車的年輕蒙族小夥兒說,“這跟年輕男子追姑娘一個樣哩!。”每個繁殖場都有上百隻花背蟾蜍參與繁殖,誠然如此,交配行為也會在幾天時間內就結束,這些花背蟾蜍稍加進食後,馬上會再爬回之前冬眠的泥洞,在夏天完全到來前,再睡一個回籠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