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蹭著 也得把紅毯給走了!?(1 / 1)

蹭著,也得把紅毯給走了!?

話題

“對我來說,如果我有十部電影參賽,我肯定會走十次紅毯;但如果沒有電影參賽還要走這麼多次,可能大家會覺得我腦子有毛病”,2011年的戛納電影節,鞏俐說這話時,很多人都知道她的譏諷對象,是沒有電影參賽卻還要蹭紅毯的範冰冰。四年之後,依舊是戛納,範冰冰、李宇春和張馨予一行,再次引爆“沒作品能否走紅毯”的話題,連“國民老公”王思聰都加入其中—但若放到國際慣例就會發現:沒有作品走紅毯,其實不是事兒。

不是“走”,是蹭!

2015年第68屆戛納電影節開幕後,範冰冰、張馨予和李宇春亮相紅毯的事,被國內娛記傳得沸沸揚揚,連《人民日報》都按捺不住發表評論,質疑中國明星愛“蹭紅毯”,並給出解釋:“所謂‘蹭紅毯’,是明星穿著高級定製服裝出現在國際電影節上,卻兩手空空、沒有作品,隻為擠進熠熠的星光,在紅毯上增加曝光率”。

將討論帶向高潮的一條諷刺紅毯女星的微博,“如毯星某冰某予,除了根本無作品和不會演戲的硬傷,火起來主要靠緋聞水軍話題和炒作”,將矛頭直接對準範冰冰和張馨予。這翻調侃,代表了眾多網友的心情:之所以將她們冠名為“毯星”,完全是因為這些人經常出沒於各大電影節,號稱自己有各種邀請,卻獨獨沒有電影作品入選,反而熱衷穿著奇形怪狀的民族風衣服,以遊蕩紅毯為樂,並經常被保安拖出,唯一作用就是為粉絲水軍提供論壇刷屏圖片,並代表廣大不知情的國人在國際爭光。

相對於範冰冰和張馨予直接跟網友互撕,截至今年已經兩次走過戛納紅毯的金巧巧,心態就坦然得多。在采訪中,她坦言自己“從來不否認我沒有作品,我就是來蹭紅毯的”。在她看來,電影節走紅毯的行為,其實就是電影人行業中的一個小小經曆,不能看得太重。

不同於金巧巧能跟著丈夫於冬前往戛納,範冰冰和張馨予被人質疑的地方之一,在於她們如何能在沒有作品情況下走上紅毯。當第68屆戛納電影節主席皮埃爾被問及戛納的邀請函如何向中國派發時,皮老的解釋是:戛納組委會會直接邀請幾位特別有名的中國電影影如章子怡和鞏俐,那是因為她們對中國電影走向世界開了路—其他的邀請函則不經他們派發,而是由各個影片的製片人或發行商來申請。也就是說,誰上紅毯這事兒,戛納電影節自己都說了不算。不過,對於中國網民熱議的無作品走紅毯現象,皮老的態度顯得既官方又曖昧,他說:“這幾年走上紅毯的中國電影人確實也越來越多,當然,他們也越來越受歡迎。”

雖說戛納越來越商業,但畢竟還是一個屬於電影的節日,當紅毯從走變成“蹭”,多少有些尷尬。

討論“毯星”時,我們究竟在討論什麼?

此前的Met Ball上,蕾哈娜一襲金黃大袍的造型,被國內網民PS成了煎餅果子(無獨有偶,範冰冰在戛納的仙子造型也被網友弄成了蔥花油餅)。當時曾有媒體吐槽:蕾哈娜和鞏俐之間的中國風,差了100個範冰冰。等到今年戛納,這句話卻成了“範冰冰和鞏俐的紅毯之間,差了一萬個張馨予”—張馨予頭上插刀的發型、身穿大東北花棉襖印花的定製拖尾長禮服,一登場就讓不少觀眾聽到她自帶的二人轉背景音樂。

在張馨予之前,金巧巧也曾被罵過“中國最醜最土的女演員”:2014年戛納電影節的“中國之夜”紅毯上,白天在摩納哥拍寫真,為節省時間直接去了宴會現場,熟料因氛圍不同裝飾也變得奇怪起來;另外就是她要等於冬,結果20米的紅毯走了4分30秒—她越解釋這兩個細節,越被人詬病為“心機婊”。今年接受采訪時,她的心態相對平和:“身為明星,大家有評論你的自由,麵對並接受它,然後別太在意。當我們也要自我檢討—那身行頭是不是合適那個場合?”相較於金巧巧的謙遜,張馨予更直接,她坦誠自己“就是將最土的一麵搬上了國際,就是要讓自己搏出位—誰不想在這樣的一個舞台上讓更多人看到自己、認可自己呢?這都是人之常情,隻是有人不說出來罷了”。

相比於沒有作品還要在紅毯上走來晃去,真正讓中國觀眾難以接受的,其實正是張馨予這種為了搏出位不惜搞怪扮醜到令人瞠目結舌的表現及心態。誠如新浪網友“@撕你大姨媽”所言:“東北大棉襖風才不土,是張馨予穿得土—十幾年前鞏俐就在戛納穿過這種花色:同樣是東北大棉襖,鞏皇一出,誰是地主家千金,誰是乞丐的女兒,網友們一看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