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
如果有一個城市,富裕而貧瘠,迷人而茫然,傷感而瘋狂,頑強而固執,不屑而驚歎,那它一定是孟買。
孟買是一個讓人難以理解的地方。
八月初的時候,我已經可以不用人攙扶慢慢走一段路了。雙腿受傷最輕,醫生告知再有一個月基本上就無大礙了。雙臂折斷,打了石膏,雖然不敢亂搖,但至少有了知覺,輕輕動一下還是可以的。
她還是每天都來,來了看看我,就安靜的看書,或者沉思。一如往日。
“你不用去上學?”我問她。
“不需要。”她說。
八月十日,雙臂卸了石膏。我感覺身體已無大礙。我問她:“什麼時候可以送我回國?”她沉默良久,“你這麼著急回去?”。八月十二日,她說:“最近不方便,八月二十一日再送你回去吧。先回香港,後轉北京。”。八月十三日,她帶來一個包裹:“一切已經安排好了。過幾天你就可以出院。裏麵有點錢,補償你這三個月來的損失。”沉頓一下,她說:“回中國後,你就當一切都不曾發生過,不要提起,不要追問,不要聯係我。”
八月十八日,出院。我漫步在孟買街頭。
在孟買,除了廣告牌是新的,其他都是舊的。
孟買有濃重的殖民氣息,不像上海的張揚,不像青島的灑脫。走在大街上,隻見大卡車、小汽車、公共汽車、摩托車、自行車、牛車、三輪車、手推車和行人擠在一起,互不相讓,爭路而行。公共汽車上滿滿的全是人,有人扒著車門、有人抓著車窗,汽車到站也不停車,隻是減慢車速,乘客在滑行中跳上跳下,熟練無比。真乃一大奇觀。
孟買有不少巍然屹立的高樓大廈,但偉廈之間破窩棚林立。其實乞丐在印度無處不在。無論是風華絕代的泰姬陵,還是氣勢恢弘的古皇宮,無論是首都新德裏,還是偏僻的鄉間小鎮,不管你走到哪裏,乞丐如影相隨。
八月十九日,晚上她來找我,驚神不定。我問她是否需要幫忙,她也不答話。她在房間裏走來走去,嘴裏絮叨著:“三叔怎麼還不來?三叔怎麼還不來……”我約她一起出去走走,她沉吟良久,換了一身衣服,一套緊身短上衣,一席白色紗綢披肩,露出來腰身。披肩的穿法很奇怪,不用任何東西固定,既沒有鬆緊帶,也沒有別針。後來才明白這不是披肩,而是印度民族服裝莎麗。紗麗最大的特點就是要把腰身露出來,比較寬鬆,顏色亮麗。
不遠有個花店。老太太裹著大披肩坐在花叢裏織毛線。我們走進去,她仿佛並不在意。我們談說的時候,她忽然抬起頭來:“中國人?”我很詫異,點頭。她說:“我也是。”然後她笑了,站起來給我們介紹花的品種。其實每叢花的旁邊都有一個木牌,線條清麗,文字淡雅,分別用印度文字和漢語列清了名稱和品性,花很便宜,我們挑了很多花束,老太太給我們配上綠葉,紮起來。看上去團團緊簇,五色綻開。蓮蓮心情漸漸舒緩,偶爾笑一笑。臨走的時候,老太太堅持要送我們一捧滿天星。“知道嗎?它的英文名字翻譯過來就是”嬰兒的呼吸“你們會喜歡的。”,然後她極力邀請我們明天再來,說她會準備禮物送給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