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朝鵬翼蓋古今(1 / 2)

〈八〉

夜裏一絲寒冷,月色如鉤,星空遙遙。遠處細微的燈光穿透夜色,兩人沿著山丘裏的小土路慢慢前行。

“我父親是Hartmut Michel,中文名字是米之河。你知道印度教大齋會這個組織嗎?”

“聽說過。”我說

“那你一定知道這個組織的創始人洛·提拉克。我祖父曾經和他是摯友,深受他的影響,致力於在印度實現一種文化、一個民族、一個國家。換言之,他認為印度文化就是印度教的文化,印度民族就是印度教的民族,極力排斥穆斯林、基督教徒和其他異教徒,力圖在印度建立一個純印度教國家。因為印度教大齋會不參與政治角力,大部分成員後來單獨建立了印度人民+聯盟,開始參政,也就是後來的人民黨。大齋會開始式微,我祖父卻因為個人感情,始終不脫離這個組織,慢慢成了這個組織的骨幹人員之一。”

我對印度了解的不多,可是大齋會我還是聽說過的。印度教大齋會是印度第一個帶有極端教派主義色彩的組織。它的基本宗旨是在印度成立一個全國性的印度教徒聯盟,維護印度教徒的利益,促使改信伊斯蘭教的印度教徒回歸印度教,推廣印度語,在南亞次大陸建立一個印度教統治的國家。該組織從成立之日起,就具有明顯的極端主義性質,它反對印度的穆斯林,排斥基督教徒和一切非印度教徒,主張在全印度實行強迫性的印度教文化教育。

一句話來概括他們的宗旨,就是:我的地盤上隻可以有印度教和印度教徒,其他教派和教徒,要麼順從,要麼死亡。

大齋會製造的最有名的一場衝突時在1947年印巴分治前後,印度教大齋會煽動宗教仇恨,鼓動印度教徒打擊穆斯林,煽風點火,導致印度教徒與穆斯林之間爆發了一場大規模的流血衝突,死亡一百萬人以上。

“祖父去世後,父親繼承了他的思想。父親是一個很有野心的人,年輕時代鋒芒畢露,本想在政界一展身手,可惜除了人民黨,其他各黨派人員忌諱他的身世,又深恐養虎為患,又嫌棄他是首陀羅種族,處處排擠與他。他抑鬱之下,竟發了狠心,走上了黑道,暗中培養了自己的勢力,將大齋會的人挖走了近七成,而且取得了美國的支持,在一九七零年建立了自己的教派,以販賣緬甸毒品和走私美國軍火賺取利潤,排除異己,並逐步坐大。”

印度的種姓製度有三千多年曆史了。她的父親是首陀羅種姓,是印度四大種姓之一。最早的印度社會被分成了四種不同的種姓,婆羅門、刹蒂利、吠舍和首陀羅。比這四種姓更低的,叫“不可接觸的賤民”。這是一種很不平等的劃分,是一種歧視。婆羅門可以隨意殺死賤民和首陀羅。低種姓的人隻能做勞苦的工作。印度自古至今經曆了很多種社會形態,但種姓製度卻一直延續下來,成為其社會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種姓製度在長期的演變中越來越複雜,出現了其他許多種姓和亞種姓。種姓製度在一定程度上向成員提供了保護,但他製造種姓隔離,維護社會的不平等,對印度社會的發展和強盛起了消極的作用。我在上海的時候,有一個朋友曾經雇請了一個印度保安。結果保安每日隻是站在大門口觀望。我朋友問他:“院子裏落了葉子,有時間打掃一下。”他卻非常生氣的說道:“那是低等種姓的人才幹的活,你這是對我的侮辱!”雖然印度已經禁止種姓製度,可幾千年的文化教統卻根深蒂固,由此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