伽馬大帝二十一年,伽馬大帝將自己並不喜歡但又是唯一成年的兒子封為太子,畢竟隻有這一個兒子成年了,他沒有選擇。
大帝就是打下天下的皇帝,而這位皇帝在得到天下之前,曾立誓若沒有打下天下,就不娶妻生子,最終這位皇帝經過十幾年的戎馬終於得了天下,但那時他已經四十四歲了,之後他趕緊納妃生子,而他的妃子生的第一個又是女兒,待到第二個才是兒子,皇帝老來得子甚是歡喜,但那時他已經四十六歲了,而等到他的大兒子二十歲的時候,他已經六十五歲了,已經年近古稀。皇帝覺得此時必須將儲君定下來,而當時隻有自己的大兒子成年了,而第二位皇子才十五歲,皇帝覺得如果自己哪天要是駕崩了,怎麼也不能讓一個十五歲的孩子來當這一國之君吧。
是的,大皇子是被立為太子了,但是這位皇帝的想法,大皇子也是知道的,他知道自己會被選為太子僅僅是因為隻有自己成年了,而並非父皇看重自己,所以他有些害怕,害怕自己的父皇會活到七八十歲,那時比自己小的皇子也都成年了,到時候父皇再不喜歡自己,可能會廢儲新立。所以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讓自己將來一定可以做皇帝,他決定做些什麼。
他與他的心腹李征密謀,讓李征悄悄的操辦,讓他出重金收買當時武林中最大門派麒麟穀。並以此為根基漸漸的收服武林中各大門派和大的武館,為他培養武士以便將來有變動的時候能及時為自己效力。
李征和太子商量後,李征帶著厚禮來到麒麟穀,他告訴當時的麒麟穀主王羽,太子很看重江湖勢力,說江湖武林是一個很大的勢力,武林若不安,則國也不安,並且太子身為儲君,也願意為皇帝分憂,所以希望王羽能夠帶領武林中的眾人效忠太子,也要支持太子。並許諾給王羽,若將來太子當了皇帝,將給予王羽高官厚祿。但關於太子不受皇帝喜歡的話,自然是絕口不提,反而說皇帝非常看重太子,立他為儲是早就有的想法。隻是害怕將來有變故而已。
王羽是個利欲熏心的小人,聽了李征的忽悠,他認為幫助太子做事不會有什麼害處,反而會有很多好處。所以他聽後稍微思索了片刻就答應了李征的條件。
在李征找到他的第二天,王羽便帶著麒麟穀的眾人,他倚仗著麒麟穀是天下第一大派到處挑戰武林其他的門派,欲意將他們各個收服。
武林中因為王羽的攪弄,一時間硝煙四起。並且不久之後,武林中許多小的門派都被他收服了,而有幾個大的門派則見到麒麟穀實力日益強大,已經漸漸地威脅到自己的時候他們形成聯盟共同對抗麒麟穀。
………………………………
然而外界烽煙四起的時候,有個很與世隔絕的小鎮,鎮上的一個武館因為太小暫時還沒有受到麒麟穀的影響。
春天的夕陽格外地美麗,陽光明媚散在大地上讓人們感到心曠神怡。
就在一個很普通的小鎮上住著幾十戶人家和一家小武館。
武館中隻有一位教官和幾十個孩子,這些孩子都是鎮上的,約莫十二三歲,被父母送來這裏學武,而教官是個大概三十年左右的中年男子,是幾年前就來到這裏的,鎮上的大家對他都很熟悉,這家武館收費低廉,但武館的這位教官確實有些本事的,所以鎮上的人家都願意把孩子送到這裏。在那時候學武是一種習俗,就像現在孩子一到六七歲就要開始上學一樣。他們十一二歲的時候就要開始學武了。
武館不大,約莫隻有一百個平方,武館中最中央是個約四平方的講台,教官每天都在講台上用長劍施展招式用心的教大家,而每一個招式教官都先慢點施展讓大家看清楚動作,然後再快速施展一遍告訴大家與人比試時的真實情況,教官每天都在館中用心的教著,而孩子們也很用心的學著。
但此時有個小男孩在武館的窗戶外麵偷看,看著裏麵的教官用劍比劃著,他便在窗外揀根樹枝跟著一起比劃。教官用劍橫著掃過來,這個孩子也跟著用樹枝橫著掃過來,教官用劍豎著砍下去,小男孩也跟著用樹枝豎著砍下去。小男孩或許是因為和自己差不多大的孩子都在學,自己也想學,或許是因為覺得練武好奇,他總是經常站在窗外偷看著。
這個小男孩名叫楊迪,是鎮上的孤兒,鎮上的人看他可憐都施舍點飯菜給他,才讓他活了下來,小男孩也約莫十二三歲,因為沒有人會為他出進武館學習的費用,所以他沒機會進館中學習,但他又很愛學武,所以常常趴在武館窗外偷看。
教官每教了一個小時,就讓孩子們休息一下。一個小時後孩子們能夠得到短暫的休息都非常的開心,紛紛跑出來圍著這個叫楊迪的小男孩,畢竟隻有他一個趴在窗外偷看,所有人都會對特殊的感興趣。有的看著楊迪嬉笑道:你為什麼要在窗外偷看啊?有的說道:哼,沒人管的小屁孩還想學武。有的說:哼,不花錢就想學沒門,要不是咱們交了學費他哪能有機會偷學啊。有的說:是啊,憑什麼他不花錢也能學,來,一起揍他。
這句話剛說完,旁邊就有很多孩子覺得有道理,於是便有四五個膽子大的孩子動手去打楊迪,楊迪同時被四五個孩子歐打,立即便被推倒在地,挨了些拳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