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1飛艇生產出來之後,一部分在五座島嶼當中相互運送貨物的帆船被抽離出來,去運送外麵用十五億金錢購得的材料資源。
原煤、原油、這個世界上獨特的木植、各種金屬和非金屬礦石,等等。
金屬的成品的確很珍貴,但是一些品質不佳、難以提煉的礦石卻能夠勉強承受下來,雖然並不足以進行工業化,但基礎的設施還是能夠建造出來。
一個是冷聚變核熔爐,這個堪稱是星球級別的最高科技造物,工業母機去用了幾乎所有的功能去製造,包裹能源的“天巢”磁場係統,點火的“燧石”超能射線係統,輸出的“金烏”蓄電係統以及等等細小的部件……這都需要漫長的時間去打造。
以工業母機的打造速度,在動用百分之五十的情況下,需要一個月。
另一個是冶煉廠和水壓機,這些都是重工業的基礎。
前者無需多說,能夠將這個世界因為冶煉技術不達標而無法利用的劣質礦石熔煉、分離成純淨物。
後者,是將金屬自由鍛造成器物的神錘。
鍛造根據成型時金屬流動方式分為模鍛和自由鍛兩種,模鍛是金屬在近似封閉的模型中整體成型,常用於大批量鍛件生產。
自由鍛造是局部變形,通過壓力機上下砧座和相關附具,將金屬逐步鍛打成需要的形狀,常用於單件小批量和大型鍛件生產。
比如汽輪機轉子、大型支撐輥、船用大型曲軸、核電中的壓力殼、蒸發器、接管段等等。這些大型鍛件無法用模鍛的方法生產,隻能在自由鍛造壓力機——萬噸級別的水壓機上實現。
至於其他方麵,六七億買的資源根本不夠用,隻能夠先將所需時間多的子物製造出來,而且數量還基本上就隻有一個。
要是想要完成一個粗略的工業化社會,起碼要有個幾百億甚至是上千億才能打一個底,然後不斷地燒錢進去,每一個月都得起碼投入幾百億,這樣用三四年,才能夠形成。
在基礎四大行業之一的紡織業的動蕩之中,以絕對信息占據金融優勢,所掠奪的頂尖人物的手中的錢財,是為工業化打底。
之後,才一步步占據整個東海北域的大部分市場,不斷地收取東海北域當中所有人民創造的價值——廣大的人民都能夠比此時生活的好,這樣才能用以維持工業化社會的建成所需。
“天作孽,猶可恕。”路飛輕語,“天”指代他自己。
“自作孽,不可活。”
今年的冬日,無疑是最可怕的寒季。
在舊紡織機生產的衣物被一波聞訊的平民百姓瘋搶之後,他們悲哀的發現,隻剩下了少數的新紡織機生產的衣物。
饑餓營銷,這幫貴族和豪商在拍賣會琢磨出了幾絲味道,在產值還沒有提升上來的時候,就連忙將舊紡織機扔到倉庫當中,為新型紡織機生產的衣物鋪路。
不搶著買可以,等著凍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