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起來投資巨大,但不會影響到拜仁本財年的財政健康。拜仁在上一財年總收入為3.285億歐元,這一財年不但沒有虧損,相反其稅後淨收入竟然還有結餘。雖然他們2次闖入歐冠決賽帶來了巨大的獎金收入,但不敢保證他們每年都能取得這樣的好成績。即使考慮到隻能挺近8強的情況,預計到2015年其虧損也不會達到歐足聯預設的警戒線。

這種財政和競技的雙豐收不正是歐足聯所需要的典範嗎?

有球迷提出來拜仁是豪門,其品牌讚助商多如牛毛,中小俱樂部根本不具有這樣的商業開發能力,因此拜仁的例子太過極端。其實德甲大部分俱樂部的情況都和拜仁差不多,那就是量入為出,但這不妨礙德甲成為第3聯賽嘛。

烏迪內斯算不算強隊可以再討論,但烏迪內斯肯定是意甲比較成功的俱樂部。今年他們又沒能闖入歐冠的正賽惹得部分意甲球迷無名火起,但有資格去參加歐冠資格賽對他們來說已經稱得上是成功了。再看今年的轉會市場,除了葡超的那幾個老牌“黑店”外,最得意的就是這家“意甲分號”了。單是一個門將漢達諾維奇,他們就從國米敲到了1100萬歐元的轉會費,外加小將法拉奧尼的一半所有權。

烏迪內斯的生存之道是廣大中小俱樂部的典範。當然俱樂部主席波佐對自己球隊的收入情況不是很滿意,單純依靠培養球員出售的模式也不一定會長久地保證財政健康。這就迫使他們從多方麵改善財政狀況,他提出了3個方麵的經濟來源,其中與大俱樂部就比賽轉播分成的戰鬥已經獲得了階段性勝利,今後這一塊收入會有顯著提高。冠軍聯賽的收入也被波佐考慮在內,目前來看屢次出賣自己核心的方法需要做些改變了。而比賽日收入提高則是烏迪內斯最大的難題,其實這也是小市場球會的難題。英超和德甲要好一些,球市較為火爆,西甲和意甲就要多方考慮,思考如何把觀眾吸引到球場了。

總之,大球會搞商業開發,小球會多種經營,隻要量入為出,就可以讓足球運動不再仰人鼻息,成為富人的玩具。大球會依然能引進好球員,不會將球賽變成你我皆凡人的平庸遊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