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九章 維克多的目的(2 / 3)

再看維克多,一臉真誠。

伊利斯世界的人類一直沒有真正意義上的統一過。像是教廷這般跨國宗教組織,包括各個帝國、王國、公國甚至侯爵領、伯爵領,流傳下來大量史書,在交叉印證之下,能夠分析出相對靠譜的真實曆史。也正是靠著超過絕大部分伊利斯土著的曆史功底,對維克多的誠意,秦守拙還是比較有把握的。

光明元年前5年,蟄伏已久的光明教會發動政變,推翻了布列塔尼王國統治,在海加爾山設立總部,教廷成立。

消息傳出,大陸嘩然,各個帝國、王國、獨立領地暫時放下成見聯合起來,組成了一支人數達到光明教會20倍的聯軍,發誓要摧毀這個打破傳統的毒瘤。戰爭中,全部由教廷收養的戰爭孤兒組成的聖殿騎士團,麵對著6倍以上的強敵無畏衝鋒的油畫,至今仍是教廷至寶。

二十倍的兵力差,已然不是靠意誌就能取勝的戰爭。短短三年,雖然聖殿騎士團取得了一場又一場的大捷,打得聯軍聞風喪膽,但是畢竟數量有限,構成教廷軍事力量主體的傭兵部隊漸漸承受不住壓力,選擇了退出。空有一腔熱血的護教民兵戰鬥力極其低下,每場戰鬥的犧牲都極為慘重,聯軍終於推進到海加爾山下。

危急時刻,光明神顯靈,真正的天使終於降臨,輕而易舉的打垮了圍山的聯軍,更關鍵的是打垮了各國的反抗精神。愚昧無知的民眾與底層士兵不敢與神對抗,反教廷聯盟不攻自破。在下界的天使軍團的幫助下,教廷取得了大陸最高權力,大陸第一次有了統一的紀年方式,這一年就是光明元年……

光明元年-光明500年這幾百年間,新生的教廷表現出了其強大的組織動員能力,在其統合下,全人類國家聯合起來,不但打破了各種族的聯合圍剿,更是在長達500年的時間裏相繼發動了二十二次聖戰,不斷拓展著人類的活動範圍,打得巨人遠遁深山,打得矮人身死國滅,精靈、獸人節節敗退叫苦不迭。

光明曆521年,最後一任將野心化為行動的教皇亞伯拉罕發動了第二十三次聖戰,統帥第一期總兵力就高達120W的人類聯軍西征。獸人王國聞訊,比蒙王溫斯頓親自掛帥,大主祭隨軍,帶領獸人王國全部戰略機動力量加上東方軍區緊急動員的新兵,集結起一支超過93W人的軍團迎戰。

戰爭一開始,又是聖殿騎士團擔任先鋒,彙集教廷精銳步騎30W,雪夜奔襲90餘裏,冒著難以置信的嚴寒,修築聖·馬丁要塞,卡死了馬丁地峽,將虎爪、鷹啄兩座大城及其周邊超過五萬平方公裏的土地永遠的和獸人王國本土分割開來。

隨後,人類大軍包圍了這兩座城,開始了日夜攻打,亞伯拉罕教皇則親率主力馳援聖·馬丁要塞,與反應過來的比蒙王溫斯頓決戰於城下。

人類大軍一麵封鎖馬丁地峽,一麵加緊攻擊虎爪、鷹啄兩城。最終,虎爪城在堅持了接近一年後,宣告陷落,聯軍得以集中兵力攻打鷹啄城。然而情況卻出乎意料,鷹啄城的守軍機智而又堅強,一次又一次挫敗了聯軍的攻勢,甚至一度打得聯軍包圍網瀕臨崩潰而不得不主動停止攻擊。

自聖殿騎士團雪夜突襲開始,曆時近5年,教廷三次發布動員令,集結總兵力500W人次,民夫無算,草草修建並不算大的聖·馬丁要塞最多的時候,城內+城外彙集了接近110萬的部隊。

終於,在馬丁要塞下丟下超過三十萬具屍體後,獸人王國國力耗盡,比蒙王溫斯頓不得不放棄救援虎爪、鷹啄兩城,撤軍回國。在付出了超過五十萬死傷的代價之後,人類聯軍取得了聖·馬丁防禦戰的最終勝利,也取得了教廷第二十三次聖戰的最終勝利。

獸人撤軍的第二天,積勞成疾又年事已高的教皇亞伯拉罕暈倒在大帳內,三天之後與世長辭,這位領導了人類最後一次擴張的老人,最終沒能看到鷹啄城的解放。

比蒙王撤軍半年後,在與人類聯軍達成協議的情況下,鷹啄城守軍有條件的放下武器投降,隨後,為攻打鷹啄城吃盡了苦頭的受降部隊撕毀協議,發動了屠城……

光明曆550年之後,缺乏製約的教廷威勢達到頂峰,接下來伴隨著的就是不可避免的衰退。自亞伯拉罕教皇第二十三次聖戰之後,教廷再無力發起一次擴張戰爭,政治傾軋成為主流,神的教誨被扔進了垃圾桶,光明議會內爭權奪利,鬥爭極其激烈。

光明曆735年,為了再次顯示教廷的無上神威,提升凝聚力,時任教皇福特,發動了對精靈族方向的第二十四次聖戰。然而這次草草推動的戰爭案被證明其實隻是政治鬥爭的產物,光明軍團甚至沒能開出營地,就因爆出驚天腐敗醜聞而使得此次聖戰無疾而終,更是使得光明軍團成了天下笑柄,教廷的威嚴掃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