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劉偉的兩個16年2(1 / 1)

16年求學之路

1996年亞特蘭大奧運會,女雙決賽中領先被逆轉,讓劉偉帶著遺憾退役,後被公派前往日本。在日本的兩年,劉偉不斷反思過去16年的運動員生涯,“1996年要是成功了,可能那兩年就不會這麼冷靜地去反思這些事情。正因為冷靜的反思,才有了後16年的追求。”劉偉說,“我30歲之前為了拿世界冠軍而努力了,30歲之後如果說我當教練,再培養世界冠軍,這一輩子這個小球就把我鎖住了。”劉偉決定,回國,她要去北大讀書,開始新的生活。

許多人邀請劉偉當教練、創立服裝品牌,或是去其他大學讀書,都被一一拒絕。1999年9月,劉偉進入北京大學法學院,住進6人間的學生宿舍,成為一名普通的大一學生。“我很享受這種學生的生活,穿個圓領衫、牛仔褲,騎個自行車去上課,每天都是高高興興的,不光笑容是在臉上,而且是打心眼裏高興,因為這是我想要的。”

盡管非常享受學生的生活,但想要拿到北大的本科文憑,還是讓劉偉吃了不少苦頭。“首先是心理落差這一關,你在乒乓球領域退役的時候屬於站在最高的頂峰上,但是一下子你到了學校裏邊就什麼都不是了,甚至是最差的,這種自尊心的受挫讓你感覺到其實心理上是很不舒服的。”其次,便是學業上的艱難,“麵對期末考試就像麵對以前的比賽一樣,但是以前比賽,全世界的女選手,無論是誰,你站到我對麵,我打好了,幾比幾,打不好,幾比幾,我心裏很有數。但期末考試就像個無底洞,感覺怎麼複習都不夠,但是自己又不甘心落後。”劉偉笑言“每次期末考試,都是她減肥的好時機”,因為當期末考試結束,她會發現自己體重輕了10斤左右。憑借著運動員身上特有的這股不服輸的勁兒,劉偉完成了四年的本科學業。

在本科畢業典禮上,凝望著國旗,耳邊響起熟悉的國歌時,劉偉淚流滿麵。“每次一聽國歌我整個人的細胞就調動起來了,精神氣往上提了八度的感覺,這跟從小環境的培養有關係,可以說國歌伴我成長,祖國榮譽高於一切。之前拿了那麼多次世界冠軍,在領獎台上升國旗、奏國歌,也有感慨、感觸,但是一滴眼淚也沒掉過。但在法學院讀了4年,2003年畢業典禮,在百年紀念堂,我坐得比較靠前,也是升國旗、奏國歌,一下子就不行了,眼淚就嘩嘩的,我就想‘哎呀我太不容易了’。但是從百年紀念堂走出來,我在想‘我剛才怎麼那麼激動啊’‘怎麼能讓我流了那麼多眼淚啊’。”大約是因為這一次,國歌不是為那個象征著國家榮譽的運動員奏響,而是為了宣告一名大學畢業生來之不易的成功。

在北大的學習讓劉偉深深感受到了教育與體育結合的重要性,“通過學習,對自己思想的豐富、心理的穩定都有幫助,感覺境界提高了”,她還曾鼓勵同班同學、國際象棋國手許昱華去參加比賽,“我給她說你看你還有這種機會,因為這是項目差異,你這個項目允許,我這個項目脫離了係統的訓練環境,不可能再有機會去代表中國去參加比賽了。我說你一定要去,要讓全世界都知道,你通過讀書,對你的棋藝是有幫助的。結果呢,許昱華在北大讀本科的時候,拿到了國際象棋大師的稱號。”這樣的經曆堅定了她探索教體結合之路的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