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樂壇興衰史(1 / 2)

眾所皆知,1985年之前,三地的流行樂壇被稱為鄧麗君時代,鄧麗君憑著她的天籟之音攜帶著無數經典音樂進入了中國人民的眼簾,開啟了中國流行音樂發展的門匙,我們無意去議論其本人,但在那個年代,鄧麗君確實是可以說是稱霸了整個樂壇,而她亦極大地帶動了後來中國流行樂的發展。

從1986年開始,隨著改革開放之後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流行音樂也開始了其最重要的發展曆程。經過數年來港台音樂的衝擊、輸入,內地流行音樂市場初步建成。在廣州、北京,一批青年詞曲作家悄然聚集。中年一代如穀建芬、傅林的一些作品也向流行音樂風格靠攏,大批歌手、樂手紛紛湧現,青年歌手常寬於1985年10月參加了東京第16屆世界音樂節,以自己作曲的《奔向愛的懷抱》獲得總指揮獎,開中國內地歌手赴海外參賽之先聲。凡此種種,都預示著內地流行音樂將發生一個重要轉折。

1986年是世界和平年,受港台《明天會更好》大型演唱會的啟發,內地的音樂工作者也開始計劃籌辦首屆百名歌星演唱會。5月,這場題為《讓世界充滿愛》的大型流行音樂演唱會在北京體育館出台,獲得巨大成功。郭峰作曲,陳哲、小林、王健、郭峰填詞的主題曲《讓世界充滿愛》不脛而走,盛行一時。同一台音樂會上,崔健、王迪、劉元、梁和平等人組成的搖滾樂隊首次向聽眾推出了內地搖滾樂的開山之作《一無所有》、《不是我不明白》,內地流行音樂創作歌手正式崛起

同年,中國音樂家協會等單位主辦的首屆民歌通俗歌曲“孔雀杯”大獎賽中,成方圓、劉欣茹、牟炫甫、毛阿敏、許麗麗、蘇紅、韋唯、王虹等一代歌星脫穎而出。

1986年流行音樂的倔起極大地刺激了流行音樂的發展。

崔健、王迪、孫國慶、田震因其奔放的演唱風格而獲得一部分青年聽眾的崇拜。韋唯、毛阿敏漸漸取代成方圓、沈小岑等一代歌星的位置。鄧麗君的影響一定程度上讓位給蘇芮,北方歌星的演唱風格逐漸取代了廣東劉欣茹、呂念祖等人的優勢。

1987年,流行音樂界開始向多方探索嚐試,是音像界急劇膨脹、走向告訴發展繁榮昌盛的一年。歌手作曲家們正力圖擺脫港台模式,尋找內地的本土意識,歌手也麵臨確立個性的過渡時期。

1988年,中國樂壇達到了一個新的高度,《一無所有》、《信天遊》、《黃土高坡》、《我熱戀的故鄉》、《我心中的太陽》、《少年壯誌不言愁》、《中華讚美詩》、《心願》、,以及電影《紅高梁》插曲《妹妹曲》等歌曲進入了每家每戶。

到1988年底,流行音樂的發展開始走入低穀。創作潮頭開始減退,作者群進入了調整時期。最重要的是此時全國流行音樂市場陷入混亂局麵。由於著作權法尚未製定,盜版之風盛行,創作積極性受到打擊。大起大落的市場背景推出了劉歡、毛阿敏、韋唯、田震、蔡國慶、孫國慶、屠洪綱等一批歌星,但在當時條件下難以施展才華。“明星大走穴”成為全國文藝界的重大問題。金錢至上的錯誤觀念使一部分人的道德水準下降,票房價值普遍低落,盒帶積壓。內地流行音樂起步時的種種隱患至此暴露無遺。

1989年,是港台音樂的天下。

大批台灣歌星的盒帶正式引進,形成自鄧麗君以來第二次港台歌曲輸入的高潮。諸如王傑、童安格、薑育恒、張雨生、千百惠、“小虎隊”、“紅唇族”乃至譚詠麟、梅豔芳等等港台歌星均廣受歡迎。填補了內地流行音樂創作不景氣所造成的市場空白。

時間進入了90年代,

一大批直到現在仍然耳熟能詳的歌手,如楊鈺瑩、周豔泓、高林生、林依倫,陳紅、陳琳、潘勁東、謝東、孫悅、毛寧,等人進入了我們的眼簾。在國內青少年歌迷中產生了很大的影響,打破了多年來由港台青春偶像獨占青少年音帶消費市場的局麵,中國流行音樂再一次看到了崛起的希望。

但1990到1991年間,自譚詠麟和張國榮均宣布退出樂壇之後,香港張學有,劉德化,黎名,郭富成四大天王正式開始紅遍半邊天,無論是音樂,形象,舞蹈,名氣,還是演技,均散發著耀眼的光芒,各有所長的四個人,開始了其在香港幾近10年的樂壇統治,成就了娛樂圈的神話,象4根發育過良的大樹遮蔽了身邊後來的同類,四大天王的光芒在香港樂壇上空整整籠罩了10年,連帶著他們的影響力覆蓋至內地,掩蓋了內地新生代歌手的熒熒之光,將內地樂壇的發展希望硬生生地扼殺在搖籃之中,他們所在的年代,是香港樂壇發展最高度的時期,四大天王的名氣響遍全球,但同時也是中國樂壇最黑暗的時期,短短的幾年間,內地,香港,台灣幾乎沒有一個歌手能在四大天王的光輝之下有出頭的機會,大批有實力的新人被淹沒在四大天王的光輝之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