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交流會(2)(1 / 2)

金一斌從包裏拿出簽字筆,鋪平論題專用紙,頭腦裏開始構思這次新聞評論的論題,看這認真的架勢,文章應該是運籌在握,別看金一斌行為舉止很是輕浮,可是卻是有真本事的,要不然也不會代表釜山郵報第一個參加了,釜山郵報評論員,他發表的評論在釜山可是有名的很呢。

反觀柴雪,依舊麵無表情的兀自靜坐,手裏的筆不斷的打著轉,看樣子似乎沒有一點要寫的意思,好像還沒有開始構思,但是有一點卻是不容置疑,新聞的評論於長時間的平時積累,在真正寫作的時候,越是表情輕鬆的人,越是胸有成竹,柴雪便是屬於此類。

此刻階梯會議室之內,滿室都響起了莎莎莎的寫字之聲,大家都按著比賽的規定,開始把自己對於此新聞的見解躍然潑於紙上。柴雪也開始埋頭奮筆疾書,評論的輪廓已在心中構成。

半小時之後,隨著前方工作人員一聲口令,早已寫完靜靜等候的H國記者微微一笑,停下筆來輕鬆的揉了揉眼,而那些正處於冥思苦想構思政治評論的許多中方記者卻是無奈的笑笑,因為他們知道,這次的評論估計完了。

中國與H國的國情不同,所寫評論當然也是大為不同,H國的新聞機構由大資本家控製,說話發表輿論往往可以不顧他人感受,所寫內容在客觀範圍內天馬行空,不拘一格,況且這次的紀錄片放映的是中國的恐怖分子,那就更好寫了。

而發愁的那些中方記者基本都是工作好幾年以上的老同誌了,接受編輯部裏的那張網控製好幾年,頭腦裏全是社會政治,寫評論首先顧及政治,顧及社會效應,而這次的論題不知是哪個不長眼的家夥出的,居然出台獨這種新聞,這樣的能隨便寫嗎?寫的好那還湊活,寫的不好,那可就是飯碗不保啊。

柴雪可不像其他老記者一樣,工作才一個多月,思維非常的開闊,寫東西完全按照自己的想法,在不違反國家原則的基礎上,洋洋灑灑的近千字評論脫筆而出,錦繡卻不失嚴謹,華麗卻不做作,算的上是佳作了。

她旁邊的金一斌也是同時停筆,露出滿麵自信的表情,看樣子應該是寫的很好。

大家都沒有離開,因為評委人員將現場檢查分析,淘汰出那些不合格的評論。

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文化宮大廳,濱海日報與釜山郵報眾人,雙方在比賽期間就一直這麼閑聊著,雖然是聊天,可氣氛卻是劍拔弩張,對話中充滿了濃濃的火藥味。

這時,整個大廳裏,女性充滿磁性的甜甜的嗓音從擴音器裏傳來出來:“女士們、先生們,第一輪評論寫作比賽成績目前已經出來,下麵,將本輪環節脫穎而出人員的名單報給大家。中國廣播電台評論員李紅,H國首爾星期刊地區新聞記者崔正勳,中國海峽時報記者王思傑,H國濟州時報記者李承軍……中國濱海日報記者柴雪……。”念完後,又甜甜的笑道:“恭祝所有通過首輪比賽的記者再接再厲,迎接明天的賽程。”

大廳中,眾新聞單位都在靜靜的聽著,有喜有憂。當濱海日報社眾人聽到柴雪獲勝的消息時,無不歡天喜地,各個都是眉飛色舞,興高采烈,都對柴雪的優異表現出極大的興奮。

而站在一起的釜山郵報眾人,臉上都是暗淡無光,如蠟黃的豬肝,仿佛病入膏肓一般,臉色極為難看。

柴雪獲勝了,作為她直接上級的社會新聞部部門主任範自爭自然是欣喜無比,大感臉上貼金,得意洋洋,微笑著朝尹燕盛道:“尹先生,真是對不住你剛才的那些話了,我部門裏麵一個剛參加工作的黃毛小丫頭居然僥幸贏了,唉。”話中略帶委婉,仿佛很同情對方一般。

尹燕盛臉色大變,本來就輸了,卻又聞這樣的諷刺,氣的咬牙緊握拳頭,冷冷道:“範先生,你這話也太狠了點吧,你們濱海日報的記者明明獲勝不說,你們這些做領導的還要冷嘲熱諷一番,這就是你們中國人的待客之道?”

範自爭一臉默然,冷冷道:“尹先生這話就有些不對了,不知剛才是誰妄自誇大了?我們一個小記者隻是僥幸贏了,你們就這般不服,有什麼大不了的,這能和我們中國人的待客之道相提並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