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人算不如天算(1 / 2)

秦柳德沒有回應曹水江,他在身上上上下下的摸索著,曹水江知道,老秦的煙癮犯了。

秦柳德的煙癮很大,倆塊錢一包的“白沙”,他三天就得一條。

曹水江從自己的口袋裏掏出一包“紅塔山”,抽出一支給秦柳德點上,然後把剩餘的扔到秦柳德的懷裏。

“老秦啊,你今年已經七十了,按說早就到了該頤養天年的年齡,為什麼一直退不下來呢,我想來想去,覺得問題還是出在你自己的身上。為什麼這麼說?我個人的感觸是,一個人實在是不能太優秀了,如果優秀到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地步,那就徹底壞菜了,找不到接班人啊!誰能接過你的班?誰又敢接這個班?照這樣下去,你在獅子寨起碼要幹到一百歲。”

曹水江這樣說,並非是處於對秦柳德的恭維,在獅子寨,的確沒有人能接秦柳德的班。隻不過他偷換了一個概念——優秀,就工作狀態來說,秦柳德實在算不上優秀,甚至可以說與優秀一點也沾不上邊,他在獅子寨表現出來的強大,集中體現在他的威望上麵。

就獅子寨的普通老百姓這個角度而言,秦柳德在他們心目中的威望,是靠自己幾十年的身體力行換來的,尤其是在那些困難的年代,秦柳德硬是把自己滾燙滾燙的心捧出來,把老百姓一個一個給捂熱了。

更重要的一點是,秦柳德用自己的方式,往外麵輸出了大量的人才,在那個特定的年代,每一個地方都窮,每一個地方都沒有飯吃,獅子寨尤甚,秦柳德就利用這個理由,天天找公社,跑縣裏,讓領導們給這些可憐的孩子們一口飯吃,一條活路。

當年這些沒有飯吃沒有活路的可憐孩子,硬是靠自己的拚搏,靠自己的奮鬥,成長為可以呼風喚雨的風雲人物,一方大員。他們對秦柳德的那份感情,猶如再生父母,秦柳德這個支部書記的位置,對他們來說不再是一個工作崗位,而是一種精神支柱的存在,他們在遙遠的地方,每天都對秦柳德像神一樣頂禮膜拜著。

所以,隻要秦柳德還活著,在獅子寨,就沒有人能夠代替他的這個位置。

那些呼風喚雨的人物,成就了獅子寨的名聲,方圓百裏的人沒有人不知道,獅子寨是個出人才的地方;可他們同時又毀了獅子寨的未來,改革開放這麼多年了,獅子寨的人仍然像在吃大鍋飯的時候一樣處於懶惰的狀態,沒有人願意出去做生意,更沒有人願意出門打工,他們懶惰的非常理直氣壯——如果他們像外村人一樣出去打工做生意,簡直就是丟那些一方大員的臉,甚至是丟老祖宗的臉。

獅子寨的人,每個人都與那些一方大員們有著千絲萬縷的關係,所以,獅子寨的人,每個人都拿自己當人物。

所以,獅子寨就這樣一直窮著。

那些一方大員們,眼瞅著別的地方都富裕起來了,而自己的家鄉依然貧困如初,他們當然不高興,他們把所有的責難,都發泄在了當地政府的身上。

當然,這個當地政府不包括秦柳德領導下的獅子寨村黨支部,村委會。

作為鴻昌鎮的一把手,在獅子寨如何才能脫貧致富的問題上,曹水江感到壓力山大。

可他又不敢踢開秦柳德這個絆腳石。

對於獅子寨停滯不前的現狀,秦柳德也很著急,但他的憂慮,更多是自身威信的層麵,他不願意看到自己辛辛苦苦幾十年樹立起來的威望因此而毀於一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