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華強的手機仍然處於關機狀態。
王明君不由得火大,抓起話筒就朝地上摔去,話筒連接著座機在半空中翻滾,又被電線扯拽,擊打著辦公桌發出砰砰的響聲。王明君頗感無力地看著半懸在辦公桌一側的話筒和座機,心頭莫名其妙地生出一種不祥的預感。
好久,王明君才步履蹣跚地回到沙發上坐下,一杯接著一杯地喝茶,而那種不祥的感覺,卻始終縈繞在他的腦海裏,久久不散。
沉下心仔細想想,那種不祥的預感,還不僅僅來自於王憲章和另外一個知情者,更多的則是來自於一廠的方方麵麵,王明君無法確定,除了這兩個人之外,還有沒有人了解事故發生的真相,有多少人了解這個真相,這種疑惑,攪得王明君坐立不安。
他很後悔,覺得自己在這件事情的處理上實在是太過魯莽,缺乏應該有的理性和耐心,在沒有做任何調查了解的情況下,他已經把這次的事故捅給了鈞都市市委市政府,而且還過分渲染了事故的嚴重程度。市委辦公室已經通知他,天亮之後,由市委牽頭組成的聯合調查組就要來了。
原來他以為,一廠發生這麼嚴重的安全責任事故,作為一廠最高領導人的楊德義和實際掌控一廠正常運作的劉岩肯定是罪責難逃,他這樣想,完全是基於領導責任層麵的考慮,至於鄭華強,雖然明晃晃的掛著常務副廠長的頭銜,可大家都知道他是一個無所作為的人,既然無所作為,那就不會承擔與他的職務相對應的領導責任。
現在看起來,事故發生的根源完全在鄭華強這邊,不管是要追究領導責任還是直接責任,鄭華強都首當其衝。
如果自己在事發當時能夠冷靜下來,多多少少了解一些事故發生的具體情況,哪怕隻是隻言片語,也不會貿然向市委市政府通報這件事,如果他知道一些這裏麵的彎彎繞,就會冷靜地想好應對之策後再向市委市政府彙報,現在怎麼辦?距離調查組到來隻有幾個小時了,鄭華強又了無音訊,手機聯係不上,人也不知道身在何方,現在又是半夜,讓他跟誰去商量對策?又怎麼去製定攻守同盟?這個鄭華強,真的讓人煩死了。
王明君想來想去,覺得現在最實際的考量,就是先安撫住劉岩和楊德義,讓他們不要在調查組麵前信口開河。尤其是劉岩,他是專業人士,又在事故發生後的第一時間深入到了事故現場,以他的經驗和頭腦,很容易發現事故當中的漏洞。對了,好像聽劉岩說過一嘴,說他對這件事情有兩點看法,什麼看法?不用想,一定是對事故發生原因的剖析。
更要命的是,在事故剛剛發生之後,劉岩還在窯上看到了鄭華強,鄭華強這時候出現在窯上,還真會讓人覺得匪夷所思。事故發生的時候,已經是晚上九點多,鄭華強如果在餐桌上推杯換盞,不會有人覺得奇怪,如果在酒吧裏打情罵俏,也沒有人會覺得奇怪,即便他在廠裏,這時候也應該是躺在床上看電視呢,他對噴火事故的反應,應該比所有人都晚半拍,可他偏偏第一個出現在了窯上,而且還是慌慌張張的往下躥。對鄭華強這種一反常態的舉動,劉岩難道就不會起疑心嗎?肯定會。不僅如此,還很有可能會根據鄭華強的這個舉動推測出他在窯上幹了什麼。想到這裏,王明君不禁感到後背發涼。
劉岩不比王憲章,既不能對他威脅、恐嚇,也不能對他采取非常手段,能不能封住他的嘴,王明君一點把握都沒有。劉岩是個愛較真的家夥,隻要讓他發現這裏麵的漏洞,他肯定會咬著不放的,想讓他妥協——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