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 老話重提(1 / 2)

王明君都快鬱悶死了。

這次一廠發生的立窯噴火事故,應該是整治劉岩的大好機會。為了達到這個目的,他一個人上躥下跳的,把自己累的跟孫子似的。結果呢,卻得到了那樣一個結論。雖然在自己的爭取下,調查組在報告裏添加了對劉岩和楊德義進行行政處分的建議,但這個建議,至今也沒有得到市委組織部和市紀委的任何回應。按照那些官老爺們行事的一貫風格,王明君心裏清楚,這個所謂的行政處分也就停留在建議的層麵上了,最終也是不聲不響的不了了之。

最讓他氣憤的是鄭華強,為了保護他,王明君可是費盡了心機,到最後,卻落了他一通責罵。唉!何苦呢!

想起來這些事,王明君心裏就堵的慌,總覺得自己吃了莫大的虧,他必須從另外的渠道把它找補回來。

從什麼地方找補呢,王明君仔細想了想,現在最讓他揪心的事情,就是關於二廠配料用煤的問題派生出來的職務腐敗調查。這個案子一直在市工業局紀檢組懸著,專案組也沒有撤銷。

有一廠噴火事故的最終結果作為參照,王明君覺得自己有充分的理由要求市工業局紀檢組撤下那個職務腐敗的案子。如果陶思聰不給自己麵子,就跟他來個小老鼠上燈台。

王明君上午去了市工業局,陶思聰沒在,秘書說陶局長到市政府開會去了,一直到下午四點多,王明君才見到了陶思聰。

“陶局長,二廠那個所謂職務腐敗的案子,是不是應該撤了?又沒憑沒據的,老這麼懸著算怎麼回事啊!”

陶思聰看了看王明君,歎了口氣說:“王總,現在撤不撤案還有意義嗎?”

王明君雖然不知道陶思聰這樣說是什麼意思,但他知道陶思聰肯定話裏有話,就站在那兒等著。

陶思聰打開公事包,從裏麵取出一份紅頭文件,遞到了王明君手裏:“這是市委市政府剛剛下發的文件,你看看吧。”

王明君接過來,粗略地看了一下文件的排頭,這是一份由鈞都市市委和鈞都市市政府聯合下發的文件。再往下看,文件的內容居然是關於水泥廠的。王明君低下頭,仔細地閱讀著上麵的內容。

文件是這樣描述的:

鑒於鈞都市水泥有限公司生產設備嚴重落後,同時存在著嚴重的安全隱患,曾經釀成了重大的安全事故。鈞都市市委和鈞都市市政府集體研究決定,並報請平原省和中州市有關部門批準,決定提前關停鈞都市水泥有限公司機立窯水泥生產線。

市委市政府決定:從文件下發之日起,鈞都市水泥有限公司必須停止一切原材料的購進。三個月之內,必須將現存的原材料徹底消化掉,並做好一切關停水泥生產線的準備工作。三個月的期限一到,將全麵關停機立窯水泥生產線。

看到這份文件,王明君完全驚呆了。

市委市政府的這個決定,完全打亂了王明君的計劃。他和浙江錦州集團商定的收購方案,是在一年半之後才開始實施的。現在突然要關停水泥生產線,王明君完全措手不及。

王明君沒有心情再跟陶思聰拉扯了,他必須馬上告知錦州集團,讓他們改變收購計劃。王明君心裏明白,把一年半處理的問題濃縮到三個月,工作難度是相當大的。有不少在暗中進行的磋商,隻能擺到明麵上談了。

坐在車上,王明君皺著眉頭,逐一地捋著收購水泥廠的思路,既然好多問題都必須擺在明麵上去談,那麼誰參與這些談判,就顯得格外重要了。

股份製改革以後,員工持股的比例占了整個股份的百分之八十。也就是說,現在的水泥廠,基本上算是鈞都市水泥有限公司全體員工的。王明君作為公司的董事長,理所當然要代表全部股東參與到收購的談判中來。

第二個可能參與談判的人選是楊德義,他是公司的監事會主席,同時還是公司的黨委副書記,還深得股東們的信賴,不管是組織指派還是股東表決,除了王明君,楊德義都是不二的談判人選。

第三個可能參與談判的人選是劉岩,一直到現在,劉岩都不是公司的股東。可他是市委組織部下派的幹部,他可以代表另外百分之二十的國有股份參與到談判中來。從市委組織部下派到水泥廠的幹部一共六個,其他五人都持有個人股份,顯然不適合代表國有股份參與談判。

這樣一來,參與到談判的三個人當中,有兩個人都是自己的對頭。這樣的局麵,顯然是對自己不利的。弄的不好,王明君的如意算盤就會落空。

所以,在談判開始之前,必須想辦法搬掉這兩個障礙。

王明君仔細想了想,覺得來自楊德義這邊的麻煩應該不是很大。再過幾個月,楊德義就到點退休了。更何況,楊德義現在還在醫院裏躺著,到時候是死是活還不一定呢,即便是苟延殘喘地活著,恐怕也沒有精力去管這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