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巨大落差(1 / 2)

劉岩仔細審閱著卷宗,認真梳理著這件案子的細枝末節,越來越覺得,這個看上去非常簡單的受賄案裏麵,很有可能隱藏著巨大的玄機。

趙書庭狀告溫博章,說他拿自己手中的權力要挾胡建輝,讓胡建輝給他一百萬,否則胡建輝剛剛買下來的中州市天然氣公司就別想正常地經營下去。

趙書庭還提供了強有力的證據,那就是那天晚上去溫博章家裏的時候給溫博章現場錄的音。

關於趙書庭的說辭,劉岩心中有好多的疑問。首先是趙書庭承擔的這個角色,這本身就有問題。即便是如趙書庭說的那樣,胡建輝是在脅迫之下才給溫博章送禮的。既然是送禮,而且是這麼大一筆,胡建輝就不可能毫無顧忌,比較正常的心態,應該是非常害怕別人知道這件事情。

既然是這樣,胡建輝應該怎麼做呢?相對正常的做法,是胡建輝本人親自去完成這個事情。即便是他自己不願意或者不方便去,最起碼也會找一個自己最信任的手下去完成這件事情。可為什麼偏偏找一個與自己毫不相幹的趙書庭呢?

讓趙書庭去給溫博章送禮,唯一的理由就是趙書庭是溫博章的表哥。而這個理由,很容易讓人產生的聯想就是,溫博章不肯收授這個賄賂,所以胡建輝才找了與其有密切關係的人來完成這件事情的。如果是這樣的話,又與溫博章脅迫胡建輝這種說法完全相悖。

這是劉岩對這件事情的第一個疑問,究竟是怎麼回事,劉岩還不得而知。

劉岩心裏的第二個疑問,就是趙書庭在這次送禮當中的表現。趙書庭是頭天晚上把錢送給溫博章的,第二天早上就到市紀委把自己的表弟給告了。這種情況,根本就不符合一個正常送禮者的心態。趙書庭為什麼要這樣做呢?劉岩認真分析了一下,覺得可能存在以下幾種可能性。

第一種可能,就是趙書庭見財起意,他想讓溫博章分給他一筆羹,而溫博章卻沒有答應,趙書庭一怒之下,就把溫博章告了。

第二種可能就是,送禮這件事本身原本就是一個陰謀。事先,胡建輝已經和趙書庭預謀好的,要利用趙書庭與溫博章之間的親戚身份,來製造一個溫博章受賄的事實出來,從而誣陷溫博章。

如果真的是這樣的話,那胡建輝利用趙書庭去送這個禮就很好解釋了,溫博章有關這個問題的敘述也順理成章——趙書庭拎著一個密碼箱到了溫博章家裏,謊稱密碼箱裏麵放著自己借來的十萬塊錢。然後又以天太晚不安全為理由把密碼箱暫時寄放在溫博章家裏。因為溫博章和趙書庭是實實在在的親戚,對趙書庭的這個舉動,溫博章應該不會有什麼防備。

更能證明這種推斷的是趙書庭提供的那個現場錄音。如果事先沒有準備,就不可能會有那一段現場錄音。至於那段錄音是怎麼來的,劉岩心裏有著各種各樣的假設。他也在不斷地提醒自己,千萬不能有任何預定的前提,以免使案子因為自己先入為主的邏輯思維而最終導致結果與事實真相之間的嚴重偏離。

劉岩迫使自己暫時拋開錄音的困擾,繼續按照原來的思路進行著清晰的邏輯分析——趙書庭把放在溫博章的密碼箱,作為其受賄的鐵證,第二天一大早就把溫博章告到了市紀委。如果溫博章對趙書庭的所作所為沒有任何的防範之心,一旦市紀委介入進來,到溫博章家提取證據,到時候溫博章即便渾身是嘴恐怕也說不清楚。

幸虧溫博章的老婆及時發現了密碼箱的重量有問題,從而使他們產生了懷疑。溫博章盡管心裏有些猶豫,但最終還是把密碼箱交給了市紀委。從而使自己在這件事情上擺脫了完全被動的局麵。

盡管如此,目前溫博章仍然處於相對被動的狀態。趙書庭的舉報,比溫博章的主動退款整整提前了一個小時,這個時間差,完全可以理解為溫博章是在聽到了自己被舉報的風聲之後而不得不采取的補救措施,並不能讓他徹底擺脫受賄的基本事實。

這樣想著,劉岩突然間豁然開朗,他一下子弄懂了,趙書庭為什麼要把密碼箱裏的一百萬說成是十萬了。趙書庭的這種做法,實際上也是整個計劃當中的一部分,也可以說是一道最後的防火牆。即便溫博章洞察到了趙書庭和胡建輝的用心,即便溫博章在趙書庭之前向市紀委交代了問題,他仍然有說不清楚的地方,那就是密碼箱裏錢的真實數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