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事鬧大了(1 / 2)

孫衛國說完,魏守民也倒起了自己的苦水。

魏守民說:“孫老板,你說的情況我能理解,可我進的是石灰,根本沒法跟陳國偉進的水泥比啊!水泥是粉狀物,白天用汙染太大,所以隻能是夜間運輸,夜間施工,這就完全避開了質量監督部門的檢測。我也知道,實際施工的土墊方隻是計劃方量的三分之一,而陳國偉進的水泥數量,是按計劃的方量比例落實的。也就是說,實際施工中水泥的摻加量,是正常比例的三倍。這樣計算的話,水泥中兌進去百分之七十甚至更多的粉煤灰,土墊方的質量也不會出問題。百分之七十啊!孫老板,你算算,陳國偉一噸水泥得賺多少差價啊!”

孫衛國梗著脖子喊:“你老跟人家陳國偉比什麼?再說了,我看你這石灰裏麵也沒少摻石粉啊!”

魏守民苦笑著說:“偷吃嘴瞞不住老灶爺,孫老板,咱有啥說啥,這石灰裏麵,的確是摻了一點石粉,可能摻進去多少呢?頂天了,也不會超過百分之二十。”

孫衛國不解:“你為什麼就不能往裏麵多摻點?”

魏守民解釋了不能多摻的原因。

石灰不比水泥,水泥是成品,拉到工地上就能使用。魏守民拉來的石灰是半成品,正規的名稱,叫生石灰。生石灰必須轉化成熟石灰,才能在工程中使用。其實這個轉化過程也非常簡單,就是在生石灰上噴灑一點水,生石灰與水結合,就由塊狀的生石灰變成粉麵狀的熟石灰了。

這個過程雖然簡單,但在噴灑水的過程中,會伴隨有很大的熱量產生,所以在這個過程完成之後,必須將石灰放置三天以上,等石灰裏麵的熱量基本散失之後,才能投入到工程當中使用。

這樣以來,問題就出來了,石灰轉化成粉麵狀的狀態之後,裏麵摻的石粉就全部顯露出來了,如果石粉摻量少的話,還可以用粉麵狀的石灰給遮掩住,超過一定的量,遮掩起來就困難了。一旦被質量監督部門的人員發現這裏麵的貓膩,那就壞菜了。

魏守民解釋完這些,又進一步說道:“石灰的價格本來就定的很低,如果實打實的去供應,那就沒有一點利潤了。可要是往裏麵摻點石粉,方方麵麵的就都得打點打點,攏共就那麼點差價,這一圈打點下來,基本上就不剩什麼了。”

孫衛國不耐煩地說:“你也別叨逼叨叨逼叨的嘮叨個沒完了,你的意思我已經聽明白了,不就是說僧多粥少,到我這兒連一碗稀飯都沒的喝,是這個意思吧?”

魏守民紅著臉說:“我確實是很為難。”

孫衛國翻了翻眼,說道:“那我就不為難你了,可是你也別為難我,以後你拉來的石灰,質量要是合格呢,我就湊合著用了,要是不合格呢,你願意堆著就堆著,要是因為沒有合格的石灰用而影響了我的正常施工,我也不找你,我會直接找公路管理局討個說法的。”

······

史汀溪的電話剛剛掛斷,費雨的電話又打了進來,在兩個人交談的過程中,劉岩了解到了王子清投資彭華縣的真正原因。

其實王子清並非是一時心血來潮才向彭華縣投資的,他之所以投資彭華縣,籠統一點講,是因為企業發展的需要。

最近一段時間,麗華集團下屬的薯製品公司生意越來越紅火,王子清早就動了擴大生產規模的心思。麗華集團的下屬企業,基本上都在平原省的省會,當初把薯製品加工企業放在省城,很大的成分也是出於麗華集團的整體優勢考慮的。但他忽略了一點,就是薯製品企業的後續發展問題。薯製品企業要想得到較大的發展,就必須有足夠大的廠區用地和原材料生產用地。按照省城現在的生態環境,根本找不到可以利用的土地,即便是能夠在省城的周邊地區找到,價格昂貴的也非常離譜。

王子清要發展薯製品深加工,僅原材料基地這一項,至少要占用五千畝以上的土地。

在這樣的環境下,王子清就動了將薯製品加工企業向外轉移的心思。沒有與劉岩見麵之前,王子清已經悄悄到彭華縣進行了實地考察。

經過考察,王子清覺得在彭華縣發展薯製品加工企業,至少有兩大優勢,優勢之一,就是彭華縣的用地價格非常便宜。與省城的土地價格相比,彭華縣的土地價格幾乎跟白給的差不多。這對一個需要大量使用土地的企業來說,是非常合適的。

優勢之二,就是彭華縣的生態環境,彭華縣是全國著名的花卉生產基地,同時又是著名的全國衛生模範城市,在這裏發展薯製品深加工,正好契合了王子清著重宣傳的綠色食品、生態食品、健康食品的企業發展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