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4章 三大紀律(1 / 2)

李鬆林自以為得計,卻沒想到,針對他的這些想法和動作,劉岩又一次來了個順水推舟。

人呢,第一個大忌諱,就是不能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第二個大忌諱,就是不能有私心,更不能包藏禍心。

李鬆林之所以每一次與劉岩交鋒都處於下風,完全是因為他滿腦子的私心雜念所致。

接手鈞都市的經濟建設管理工作之後,在西城工業園區的事情上,劉岩麵臨著幾個大難題。

第一個難題,就是關於三通的問題,拆遷的問題不解決,就沒有辦法實現三通,實現不了三通,入駐西城工業園區的企業就沒辦法開展正常的生產和經營。

劉岩麵臨的第二個難題,就是西城工業園區管委會管理層的素質問題,尤其是園區的一把手翟禮讓,已經墮落到了讓劉岩忍無可忍的地步。

劉岩之所以遲遲沒有對翟禮讓動手,並不是像翟禮讓說的那樣,因為他是李鬆林的人,在劉岩的眼裏,翟禮讓就是一個公務員,一個公務員,尤其是擔任著重要領導職位的公務員,如果不能履行自己的工作職責,甚至是倒行逆施,不管他是誰的人,劉岩一樣會把他拿下。

翟禮讓能在西城工業園區一把手的位置上混到現在,唯一的原因,是因為劉岩覺得這家夥還有最後的一點利用價值,有翟禮讓在,反而會有助於西城工業園區存在的所有問題的全麵解決,尤其是第三個難題的解決。

劉岩麵臨的第三個難題,就是西城工業園區的治安管理問題。說到治安問題,就要牽涉出另外兩個人物了。

工業園區內,活躍著兩支隊伍,兩支隊伍的領頭人都很有來頭,一個是霍發全的兒子霍海,另外一個是李鬆林的外甥冀世強。

霍海和冀世強,原來都是民間“組織部”的成員,霍海的個人背景比冀世強還要複雜一些,他身邊的那些人,全是禿瓢下麵掛一條筷子粗的項鏈。

最近這兩年,民間“組織部”的生意越來越不好做了。隨著各項製度的健全,人才市場越來越規範化,不管是公務員招聘,還是事業單位人員的安置,渠道一步步走向了公開、公平、透明。

霍海和冀世強扭頭一看,操蛋了,茶也不涼了,人也不忙了,原來想巴結自己都找不著門路的人,現在也拿豆包不當幹糧了。不是說老天爺餓不死瞎家雀嗎?這擺明了是要砸飯碗啊!

不行了不行了,趕緊另外想轍吧,這民間“組織部”要是再幹下去,甭說發財了,恐怕得拿大棒槌支住牙了。

有一段時間,冀世強這家夥都快愁死了,找點什麼事才能讓自己繼續活下去呢?像他這種人,費力的費勁的費腦子的事情是絕對不會幹的,最好是麻雀在上麵屙著他在下麵接著,但不能臭,像臭豆腐那樣聞著臭吃著香的也能湊合。

吔!西城工業園區這地方不錯吔!就在這裏安營紮寨吧。

冀世強找霍海一商量,就在西城工業園區駐紮了下來,生意有的是,就看你看見看不見了。

冀世強和霍海分別牽頭成立了兩個公司,冀世強任總經理的公司,叫世強公關公司,霍海任總經理的公司,叫霍霍保安公司,聽聽,人家這名頭怎麼樣?閉著眼摸摸,也能嚇你一溜跟頭。

公司成立起來,接下來就是開張營業了。

冀世強拿竹竿挑出去一黑板,那氣勢,就連上麵的字個頂個全都是屬螃蟹的:喂!搞建築的聽著,三天之內,統統到世強公關公司繳納公關費。

黑板掛出去沒多長時間,建築承包商們一個接著一個蹄拉蹄拉的來到了世強公關公司,誰敢不來啊?敢不來冀世強就敢把黑板上的螃蟹放出去,半夜黑地鑽被窩裏咬他。

人雖然來了,卻沒有一個願意繳納公關費。膽小的低著頭一聲不吭裝可憐,膽大的唧唧噥噥跟冀世強講條件:“冀總,我們已經私下裏跟業主簽過約了,你這兒的公關費是不是就不用繳了。”

冀世強板起了臉:“不行!你們那協議不正規。世強公關公司是市政府派住在這裏的辦事機構,西城工業園區的建設項目,如果沒有世強公關公司在中間牽線搭橋,所有私下簽訂的協議都是非法的。”

建築承包商們苦著臉問:“冀總,搭橋費得多少哦?”

冀世強把偏分頭往左邊一甩,一本正經地說:“不多,我們是正兒八經的政府辦事機構,所有的收費項目,都是嚴格按照國家標準執行的。明碼標價,童叟無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