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 招攬 虛以委蛇(1 / 2)

“董卓老賊!我必斬汝首級,方解此恨!”

看到文遠斂去悲容,辛評問道:“將軍日後欲作何打算?”

文遠故意沉吟了一番道:“大將軍和丁公已亡,張遼此身已如無根浮萍,幸得韓使君仁義,讓我能在此間屯駐,來日我便親去鄴城拜謝,而後往上黨去投同僚張楊,一同議為丁公報仇!”

辛評斷喝道:“文遠糊塗!”

“哦?還請仲治先生教我。”文遠故作一怔,忙躬身拜道。

“文遠豈不聞良禽擇木而棲,賢臣擇主而事乎?張楊不過是丁刺史麾下一個從事,與文遠本無從屬之分,同樣是腳下無立錐之地,頭頂無片瓦遮頭,以你二人之力,攻打董賊簡直就是癡人說夢,文遠若投張楊,豈非白璧蒙塵,明珠暗投?評有一言,文遠若從之,必可展一腔抱負,來日統冀州十萬精兵西向,何愁不能替丁刺史報仇!”

“先生所言極是,願聞先生教誨……”文遠躬身再拜道。。

見文遠似乎已經聽進去了,辛評大喜,此來下曲陽,他可是在韓馥麵前拍著胸脯保證,一定能將文遠招至帳中,不過他仍不動聲色道:“冀州刺史韓馥,為人信義,四海稱頌,今領冀州富饒之地,帶甲十萬,文遠若肯投靠,從此衣食爵祿無憂,一旦關內情勢有變,韓公必檄文各地,盡起義兵,到時遣文遠為將,統十萬兵,共除董賊,掃清奸佞。文遠以為如何?”

“韓公也有心誅董賊嗎?”裝了半天孫子,引出了這些劇目,文遠終於抓住機會,單刀直入道。據他所知,後來的十八路諸侯當中,韓馥可不是堅定的主戰派,不久後袁紹到渤海募兵,董卓表韓馥為冀州牧,叫他就近監督袁紹,他就老老實實的聽董卓號令,後來幽,冀,青,豫,兗各地紛紛起兵討董,韓馥被夾在中間,如果不表明立場,很可能立即被各路諸侯吞並,無奈之下隻能也跟著起兵,說他肯首倡義兵,檄文各處,文遠絕對是不信的。

不過辛評敢做說客,這臉皮自然也練得夠厚,他臉不紅心不跳,做慷慨激昂狀道:“文遠何出此言,韓公欲誅董賊久矣,前日何大將軍令各地兵馬入京,董卓欣然領命之日,韓公便已看出其居心叵測,而不敢苟同,今董賊擅權,把持朝政,竟欲廢天子,立陳留王為主。果不出韓公所料,似此等大奸大惡之賊,我等同為漢臣,恨不能啖其肉,寢其皮,方解心頭之恨,何不敢乎?”

文遠推金山倒玉柱,拜於辛評麵前,貌似愧疚道:“先生所言,遼有如撥雲霧而見青天,疑慮頓消,先生大才,請受遼一拜。”

辛評很滋潤的笑了笑道:“文遠快快請起,速速隨我前去拜見主公,必不虧待。”

文遠故作麵有難色道:“遼願為韓公效犬馬之勞,隻是遼尚有一個小小的請求,還望仲治先生帶我轉達,若韓公依允,遼必誓死報效,如其不然,遼這邊奔出冀州,投張楊去也。”

辛評心裏一陣咯噔,“文遠所慮何事,說來聽聽。”

文遠頗為傲氣的道:“遼自負忠義,丁公在時,對遼多有照拂提攜之恩,方有今日,今丁公屍骨未寒,遼不思報答,反轉投韓公麾下,心中委實不安,遼與在此地為丁公守製三月,三月之後,遼必親至韓公麾下,雖肝腦塗地,無以為報!還往先生代為轉達,韓公成全。”既做出一副忠義摸樣,又拍了辛評那麼多馬屁,最後這句話才是文遠想要達到的目的,就為了拖延三月,三月過後,就算是名義上拜韓馥為主,也打死不入鄴城,等著被袁紹收編,至於三月之後的事嘛,反正明年會有連番大戰,再有黑山賊入境劫掠,到時候想找個理由不入鄴城還不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