癭陶城在冊兵員四千餘人,可是一經檢閱,文員才發現隻有三千四百多名士兵。
不用問,缺員的這五百多人顯然有人吃了空餉,不過如果隻是這樣倒也算了,剩下的三千多人,還有五六百人是根本沒什麼戰鬥力的老弱殘兵。
剩餘的兩千八百多人之中倒是有三百餘名裝備精良的精壯兵士,不過經過一番核查發現,這三百多人雖然編製是在癭陶郡兵名冊之中,可他們卻是從州府領取糧餉,卻隻聽命於癭陶別部司馬夏陽的家族私兵。
漢末的軍隊情況就是這樣,討伐董卓以前,東漢軍隊僅僅經曆過黃巾之亂這樣一場大的戰爭,而且剿滅黃巾的主力還是禁軍、北軍以及地方豪族武裝。
相比較之下,郡國兵戰鬥力就比較低下了,再加上漢末財政緊蹙,時不時還發不了軍餉,更造成了許多士兵的逃亡。
這個現象直到黃巾之亂以後才逐漸得到改變。
不過不論如何,文遠都不希望自己的軍隊中出現吃空餉的現象。當即下令癭陶城所有郡兵全部降為輔兵,夏陽改任輔兵都尉,缺員限定十天之內補上!若非不願一上任就和巨鹿世家豪族鬧得太僵,文遠當場就會把夏陽的官位拿掉!
解決了癭陶輔兵的麻煩,剩下的最繁瑣的便是張頜一營戰兵足足五千人的甄選.
文遠的法子倒也簡單,自從下曲陽成軍,麾下直屬的這四千正兵大部分都操練了大半個年頭,都是些挺好的軍官種子,文遠、張頜直接提拔了其中五個平時表現出色的軍官升為新兵司馬,各自組建一部,讓他們自己再去挑選信得過的老兵下屬。
如此部長選曲長、曲長挑屯長、屯長選隊率,直到最後才由伍長來挑選新兵,選好的人全部席地坐好,擺上桌子逐個登記編隊,另外記載下此人姓名、住址、年齡、麵貌特征。如此一營新軍很快組建完成,雖然其中大部分都是新兵,但是有那麼多中下級軍官搭起架子,部隊戰鬥力就能很快成型。
隻不過如此一番抽調,原有的四千合格戰兵生生被抽調走近千人,搞得張南、蘇由、慕容平等人一個個表情比死了爹娘還要難看。
此外,文遠還立下一個規矩,所有想要分得田地的輔兵軍戶,必須是本地人,或者將家屬親族遷入本地,因為文遠知道,隻有本地人才能在外敵入侵時激起他們保衛家園的鬥誌,發揮出難以想象的力量。
是故整編兵製的一個月,又如同以前在下曲陽時一般,整個巨鹿十五個縣邑,道路上每天都能看到絡繹不絕從冀州各地遷來的人口,尤其是郡城癭陶,一月之間遷來了上千戶百姓,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增加中。
如此忙忙碌碌了一個月,五千正兵的編製終於完成,由張頜親自帶領,操練於癭陶西郊。
秋收是比編練新軍更重要的大事,文遠等人不敢有絲毫怠慢,到各地視察落實編練輔兵之餘,文遠也不敢忘了到田間地頭查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