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哈!呼哈!”騎士們揮舞著手中的刀槍歡叫著,在號角的指引下開始組成衝鋒陣型,文遠麾下軍士見對麵有所行動,陣型也開始出現移動。

“槍兵戟兵上前!列陣”

“刀盾手結陣,小心對方弓弩!”

“弓弩手上箭,聽好號令!”

“遊騎散開,支援各處!”

不用主將招呼,一道道命令從各部曲軍官口中傳出,兩萬大軍開始調整緩緩調整著陣型,左側,一向以紀律嚴明的巨鹿軍此時展現出優良的軍事素養,或者說,長官的命令已經深深的刻在他們的骨子裏頭,麵對開始緩緩逼近的匈奴騎兵,大多數人麵部表情都相當輕鬆,少數經曆戰場較少的士卒也在軍官簡單明確的指揮下進入自己的位置當中,服從命令這個慣性思維得到了很好的貫徹執行!

一萬步兵,有三千槍戟兵立於前方,兩千刀盾手站在槍兵側後,隨時準備提供上前提供防護,之後是四千弓弩手,另有一千槍兵擺在最後,隨時準備補充到前方最激烈的戰場之處。

相比之下,郝昭指揮的上黨士卒的素質明顯要比巨鹿兵大大不如,這些士卒雖然是原本上黨郡的降兵,接受過一定程度的軍事訓練,但是也有不少是剛剛入伍的新兵,這些人無論是身體條件,還是戰場經驗都差了一籌,在軍官的督促之下,許多初上戰場的新兵都緊張的無所適從,不時有士兵亂糟糟的相互擁擠在一處。

至於騎兵,文遠文遠麾下隻有一千五百騎兵,根本沒辦法和全是騎兵的匈奴士卒抗衡,頂多起到一些騷擾作用。

於夫羅敏銳的抓住了這個現象,當即吹號命令五千鐵騎向右翼進攻!

巨大的牛角號聲,一聲高過一聲,響徹了戰場。

數員匈奴千夫長各自站在自己的戰旗下,舉刀高呼:“呼.......哈!”

匈奴士兵們一個個竭盡全力,似乎要把自己心裏的恐懼和緊張一起喊出來似的,他們用盡全身的力氣高呼起來:“呼......哈!呼......哈!”

巨鹿軍也毫不示弱,周倉揮刀大吼道:“我巨鹿軍!威武!”

漢軍士兵也一起亢聲回應:“威武!威武!”

“必勝!必勝!”

雙方的士氣在己方武將的鼓舞之下節節飆升,就如同兩頭紅了眼的公牛狹路相逢!

並州新兵雖然心中緊張的手腳發顫,此刻也被激蕩得熱血賁張,一個個緊緊握住手中的刀槍,手上青筋暴露!

五千匈奴騎兵緩緩啟動,速度越來越快,上萬隻馬蹄從有節奏的踐踏聲逐漸變成了響徹天地的轟鳴,就如同一股洶湧的洪流撲向郝昭率領的上黨兵!

和磐河之戰幾乎全滅的白馬義從不同,五千匈奴騎兵采取的是穩妥的散兵鋒矢陣型,前排騎兵散得很開,間隔都在一兩步左右,幾乎是一個扇形,整個攻擊麵達到近兩裏寬度,每一個騎兵都可以從容施展自己的騎術,隻有最後排的一千匈奴鐵騎密集的聚集在一處,這些騎兵多是提著狼牙棒,大砍刀,重錘,大斧等破壞力極大的重兵器,隻等著對方陣型混亂時衝上前去撕開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