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4 狼煙遍起(1 / 2)

曲周縣東四十裏,一座小小的土丘上,一個高大的烽火台威嚴聳立,墩身高達十餘米,整個外形下寬上窄,呈覆鬥式設計。頂端隱隱約約可以看到上手望台上的燈柱軍旗。

烽火台四周,圍著一圈黃泥拒馬牆,裏麵搭建一排木石結構的簡易房子,牆外挖著簡易的壕溝,一道道炊煙從圍牆內嫋嫋升起。

此外屯堡的周邊還散布著一片耕地,此時小麥已經收割,裸露出被燒得黑漆漆的地皮。

中平二年秋,巨鹿太守張遼令沿巨鹿周邊郡境修築烽火台,共建有烽火台二百餘座。眼前這座鎮南墩就是其中之一。

烽火台每台相隔三十裏,於高山四顧險絕處設置,內設燧長一人,戍卒九人,此十人可分作兩伍,平時一伍守烽燧,一伍屯墾,另烽燧內置旗一口、鼓一麵、弩兩張、拋石、壘木、火鑽、火箭、蒿艾、狼糞、牛糞。每晨及夜,平安舉一火,聞警固舉二火,見煙塵舉三火。見賊燒柴籠,如每晨及夜平安火不來,即烽子為賊所捉。如此,若稍有風吹草動,縣內也很快就能知曉。

此外每五個烽火屯上設有一屯堡,堡中設輔兵一隊,共計五十人,並以此堡安置輔兵親眷家小。如此五屯一堡共計百人為一個屯哨。如此全郡共設屯哨五十個,如今三年過去,修建的五十個屯堡已經成為人煙聚集的村鎮。

因為已經是傍晚時分,出外勞作的屯兵都已經回到屯台吃飯休息,隻有高高的望台上不是有人來回走動著。

陳四心神不屬的在望台上來回走動,在屯台時不時可聞到下麵傳來的陣陣飯菜香氣,依著巨鹿軍律,屯台上時刻保持兩人值守,他必須等到台下的弟兄吃過飯之後才能換班下去。

就在此時,陳四突然懊惱的發現東麵遠處又來了一股流民,顯然要延誤自己吃飯的時間。

今年天旱,冀州各地都遭了災,這段時間經常有不少從臨郡經過曲周進入巨鹿的流民。有時候一天會有十幾波過去。這種事陳四早就見怪不怪,隻是招呼台下的弟兄上前問詢一聲,隨便了事就可以。

台下的屯軍不情不願的答應一聲,趕在這麼個飯點上出去,任誰都老大不樂意,直等到這股流民來到望台前幾十步的時候,才慢吞吞的走出望台之外。

這是一波不到百人的流民隊伍,和其他成群結隊背井離鄉的流民一樣,蓬頭垢麵,衣衫襤褸。陳四並沒有過多留心,隻盼望著這些流民早些過去後好早點下台填飽鬧騰的肚皮。他顯然沒有留意到這近百名流民都是清一色的男丁青壯,並沒有婦孺老弱在內。

出去詢問的那個屯兵隻是在流民堆裏頭也不抬的詢問了幾句,正要轉身回去,突然隻覺著腰間一陣撕心裂肺的疼痛,連慘叫沒有發出,眼前一黑,向前撲倒下去。

流民當中兩個彪悍男子相互使了個眼色,其中一人身高九尺,長相猙獰剽悍,大喝一聲:“某乃車騎將軍麾下大將大將顏良,爾等投降免死!”說罷,抽出貼身所藏利刃,一腳將烽火墩的大門踢飛,領流民向烽火屯撲去!

另一魁偉漢子拈弓搭箭,兩支箭如奔雷一般呼嘯向望台射去。箭未至,聲先到!

“文醜在此!給我受死!”

隻聽“噗噗”兩聲,從背心準確的射入望台上兩名屯兵的背心,陳四轉身軟軟的趴在望台上,臨死之前隻看見台下流民一擁而上,衝入烽火台內……

幾息之間,鎮南墩便落入這群“流民”手裏,屯台十名守兵非死即降,一支鳴鏑響箭直衝天際。